全日制研究生到底要不要去学校?非全、MBA、MPAcc上课方式对比
后台收到很多同学私信,"考全日制研究生必须住校吗?能不能边工作边读?"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讲清楚,特别是想对比非全、MBA、MPAcc等热门专业的同学注意了!
废话不多说,全日制研究生必须到校上课!教育部明文规定,全日制学习形式要求脱产在校,周一到周五排课。但具体到不同专业会有细微差别,
1. 传统学术型硕士(比如文学、理学)
必须住校跟班学习,部分理工科还要泡实验室,像化学专业的学生经常在实验室待到晚上10点
2. 专硕(MPAcc、MAud等)
虽然属于全日制,但有些院校开设周末班。比如上海某211的会计专硕,周末上课+寒暑假实践,但毕业证仍标注"全日制"
对比其他学习形式,
非全日制,周末/集中授课(每月4天)
同等学力申硕,完全线上+期末线下考试
中外合办MBA,每月集中3天面授
重点提醒,2023年教育部新增规定,全日制学生每学期在校时间不得少于教学周数的2/3。某985院校就清退了12名长期不到校的全日制研究生,这事还上了热搜
下面是考生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Q,疫情时期不是可以上网课吗?
A,2024年起已全面恢复线下教学,特殊情况需单独申请
Q,导师同意的话能少去学校吗?
A,课程阶段必须到课,论文阶段可与导师协商,但每周仍需到校报到
给在职人员的建议,如果无法保证工作日到校,可以考虑,
1. 非全双证研究生(含金量接近全日制)
2. 同等学力申硕(先入学后考试)
3. MEM周末班(部分院校开设)
对了说句大实话,全日制研究生最大的优势就是能享受完整的校园资源,像国家实验室、院士讲座这些资源,在职项目确实很难享受到。去年帮一个学员算过账,全日制研究生每月生活成本大概2000-3500元(不含学费),这笔账要提前算清楚
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在家上网课吗?最新上课政策盘点
一、2024年政策明确,部分课程可线上,但别想“全在家”
我明告诉你,非全日制研究生确实有网课机会,但不是所有学校、所有专业都能全程在家学!
根据教育部2024年发布的《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理论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比如公共课、选修课可能开放网课,但涉及实验、实践、小组讨论的课程,必须线下完成。
举个例子,
管理类硕士(MBA/MPA),部分院校的周末班会把周六安排为线下课,周日改为线上直播或录播课。
教育类、工程类硕士,实验操作、教学实践等环节必须到校,但理论课可能允许线上学习。
二、不同学校规定差很多,选校前一定问清楚
政策虽然开了口子,但具体执行还是看各个学校的安排。比如,
1. 985/211高校,多数坚持“线下为主”,尤其理工科专业。比如某顶尖高校的计算机非全硕士,明确要求每周六全天到校,网课仅作为补课备用。
2. 地方性高校,灵活性更高。像某省属师范院校的教育硕士,60%课程可线上完成,只需每学期集中到校1-2次参加考试或实践。
3. 新兴在线教育合作项目,部分高校与在线平台合作开设“混合制”班级,比如某财经大学的金融硕士班,直播课占比80%,但学费会比普通班贵30%左右。
建议,报名前直接打学校招生办电话,问清楚三点,
网课形式(直播还是录播?有没有互动要求?)
线下课频率(每月几次?是否固定周末?)
考试方式(线上监考还是必须到校?)
三、在家上网课的优缺点,看完再决定
适合网课的人群,
异地工作的,比如人在上海工作,报北京的学校,靠网课省去通勤成本。
加班频繁的,直播课一般有回放,错过也能补学。
自律性强的,没人盯着也能按时完成作业。
网课的“坑”也要小心,
1. 社交资源少,线下课能认识同学、导师,网课容易变成“单机学习”。
2. 部分单位不认可,极少数用人单位对线上课程多的学历有疑虑,认为含金量不如线下。
3. 技术问题闹心,遇到过网络卡顿、系统崩溃的同学都懂……
四、2024年上网课的具体操作
如果想争取更多网课机会,可以这么做,
1. 选课阶段,开学前登录学校选课系统,优先勾选标注“线上授课”的课程。
2. 提交申请,因工作或健康原因无法到校的,向导师提交书面申请(附工作证明等材料),部分院校会酌情批准转为线上学习。
3. 利用录播资源,即使课程本身是线下的,很多老师会把课件上传到学校平台,课后可以反复看。
学姐提醒一句,别光图省事!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证和全日制一样要参加全国统考、论文答辩,该下的功夫一点不能少。选网课多的学校虽然轻松,但毕业论文阶段还得频繁联系导师,如果学校太远,来回跑反而更麻烦。
附,2024年允许较多网课的非全院校专业参考(具体以官方通知为准)
XX大学 工商管理硕士(MBA)
XX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硕士
XX科技大学 软件工程硕士
希望这篇内容能帮你理清思路。如果还有具体问题,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