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研究生全流程“防坑”攻略,MBA/EMBA学费清单+985捡漏院校推荐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报考流程,尤其是MBA、EMBA这些热门专业。今天就手把手带大家走一遍完整流程,顺便分享点干货——哪些学校好上岸、学费到底要准备多少、哪些坑千万别踩。
第一步,搞清楚自己符不符合条件
非全研究生主要面向在职人员,大专毕业满5年或本科毕业满3年就能报。像MBA、MEM这些管理类专业,大部分学校不限制原专业,但部分院校的MPAcc(会计专硕)会要求本科相关背景。
第二步,选学校要会"捡漏"
985院校里也有"性价比之王",比如中国农业大学的MPA项目,去年复试线比国家线还低10分;山东大学的MEM专业每年调剂名额多,初试过线基本稳录。注意避开热门地区的扎堆院校,比如北上广深的985竞争激烈,中部地区985相对容易。
第三步,备考别被机构忽悠
很多同学花几万块报“抱过”班,其实真没必要。管理类联考(199科目)自己买教材+刷真题完全够用。重点说下学费,MBA最贵,清北要40万+,但像云南大学MBA不到8万;EMBA普遍20万起步,MEM性价比高,大多在10-15万区间。
第四步,录取后怎么上课
现在90%的院校都采用"集中授课",每月集中4天上课(通常包含周末)。疫情期间很多学校保留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外地考生也不用辞职。特别注意,一定要选有"双证"的项目(毕业证+学位证),单证同等学力申硕不算研究生学历!
第五步,论文答辩避雷要点
说个真实案例,
去年帮张姐规划考研,她32岁、大专学历,说一千,道一万用"自考本科+5年工作经验"的条件,成功上岸某211的MPA专业,全程备考只花了报名费+教材钱不到2000块。关键是要吃透政策,选对赛道。
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同等学力申硕的区别,看完这篇就懂了
一、进门方式不一样
非全日制研究生得老老实实参加全国统考,和全日制考生用同一张试卷,分数线也差不多。每年12月考试,过线了才能进复试。这就跟考公务员似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同等学力申硕就友好多了,不用考试直接入学。先交钱上课,修完学分再参加5月份的统考。注意这个考试只考外语和专业课,满分100分考60分就行,还能保留单科成绩4年。
二、怎么上课?
非全的上课时间相对固定,周末或寒暑假集中授课是常态。有些学校还要求必须到校,想在家躺着上网课?门儿都没有。
同等学力就灵活得多,很多学校开网课,晚上或周末直播都能看回放。特别适合经常出差、加班的上班族,时间安排上确实方便。
三、证书有啥不一样?
非全日制毕业拿的是双证,学历证+学位证。虽然证书上会注明"非全日制",但法律效力和全日制完全一样。这两年很多公务员考试、事业编都开始承认了。
同等学力申硕只能拿单证——硕士学位证。注意!这个证和全日制硕士的学位证长得一模一样,不会标注"同等学力"。但因为没有学历证,所以你的学历还是本科。
四、适合哪些人?
非全更适合,
1. 刚毕业3年内的年轻人
2. 需要研究生学历考编评职称的
3. 想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
同等学力适合,
1. 工作5年以上的职场老手
2. 单纯需要硕士学位的(比如教师评职称)
3. 没时间备考全国统考的
五、花钱的差别
非全学费普遍在3-10万,管理类专业更贵。加上住宿交通费,成本确实不低。但很多单位现在有学费补贴政策。
同等学力整体花费2-5万,不用脱产省了住宿费。不过要注意,有些机构会额外收论文指导费、答辩费,报名前一定问清楚。
六、社会认可度
非全的认可度这几年明显提高,特别是在体制内和国企。但私企还是更认全日制,这个得看具体行业。
同等学力的学位证国家承认,但有些单位评职称时可能要求"学历+学位"双证。建议提前打听清楚单位政策。
学姐提醒大家,选哪种方式要看自己的实际需求。要是为了积分落户、升职加薪,非全的双证更保险;如果单纯想提升专业能力,同等学力性价比更高。千万别跟风报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