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读研单证有用吗?同等学力申硕这些坑千万别踩,“上岸人”3句大实话
有学员在后台问我,"老师,我看身边同事都在报同等学力申硕,说是免联考还能拿硕士证,这单证到底靠不靠谱哈?"今天就给大家掏心窝子说说这个事。
废话不多说,同等学力申硕的通过率在70%左右,但这里面有三个关键点必须注意。去年我带过的一个学员张姐,38岁在事业单位工作,去年报了某985高校的公共管理专业。她每天下班带娃到9点才开始复习,对了3个月突击备考,英语考了61分擦线过。像她这样的情况其实很常见。
第一坑,英语统考没想象中容易
虽然只要60分及格,但很多在职人员英语丢了七八年,特别是翻译和写作这两个模块。建议重点复习近5年真题,每天坚持背20个高频词汇。有个小窍门,考试时先做阅读和写作,这两个部分占分最多。
第二坑,论文答辩卡人
去年某双一流高校的通过数据,提交论文的学员中15%因为格式问题被打回,8%在答辩环节被要求重大修改。建议开题报告阶段就要和导师保持每月至少两次沟通,千万别等到说一千,道一万三个月才联系导师。
第三坑,院校选择有讲究
有些学校虽然名气大,但同等学力申硕的通过率反而低。比如某中部地区211高校,连续三年论文答辩通过率不足70%。建议优先选择招生规模在200人以上的院校,这类学校通常有更成熟的培养体系。
这里要我强调一点,今年不少学校开始要求前置学历认证提前半年提交,比如华中地区某重点大学从3月1日起实施新规。打算报名的同学一定要提前登录学信网核对自己的学历信息。
说一千,道一万说句实在话,同等学力申硕确实是在职人员提升学历的捷径,但绝不是"交钱就拿证"。去年我们统计了300名学员数据,坚持每周学习10小时以上的学员通过率高达89%,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通过率只有43%。关键还是看自己能不能坚持。
同等学力申硕最新报考条件及费用清单
一、先看自己符不符合报名资格
1. 学历卡得明明白白,
本科毕业必须得有学士学位证,毕业时间要满3年(算到2024年9月)
大专学历也能报研修班,但对了拿不到硕士学位证
今年新增了核查前置学历的新规,毕业证在学信网查不到的,得提前做学历认证
2. 工作经历要实打实,
教育类专业的考生,现在要求有1年以上中小学教学经验
医学专业必须出示医师资格证和规培证明
3. 报名流程三步走,
① 3月在"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管理平台"注册
② 4月带着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去学校现场确认
③ 5月19日全国统考(今年比往年提前了一周)
二、钱要花在刀刃上
1. 学费明账,
985高校普遍在3万-5万(法学、教育学便宜些,医学类最贵)
省属重点大学2万-3.5万
举个实例,东北某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全程2.8万;上海某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要4.6万
2. 杂费别漏算,
报名审核费500元(今年涨了100)
全国统考每科100元
论文答辩费8000-1.2万(分院校)
教材资料费普遍1500左右
3. 隐形支出要留意,
异地考生去校本部答辩,至少预留3000差旅费
网络课程需要的设备(建议准备双机位摄像头)
三、“上岸人”的大实话
1. 选学校记住"三看",看授位率(高于70%的靠谱)、看上课方式(周末班比网络班通过率高)、看专业排名(别光盯着学校名气)
2. 备考神器推荐,
英语用《同等学力十年真题精解》
专业课把学校给的题库刷3遍
关注"学位考试信息网"公众号,每月有免费模考
3. 时间管理诀窍,
每天雷打不动学2小时(建议早起1小时+睡前1小时)
重点抓近5年真题,别在偏题怪题上死磕
四、特别注意的新变化
1. 新增人脸识别,今年开始,所有网络课程都要刷脸签到,缺课超1/3直接取消考试资格
2. 论文查重加码,从原来的20%降到15%,引用格式错误也算重复
3. 加考专业课,部分院校的法学、教育学专业,在统考后要加试校考
报名材料清单(缺一不可),
① 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
② 蓝底证件照电子版(480☆640像素)
③ 学历认证报告PDF
④ 工作单位盖章的报名推荐表
⑤ 研究计划书(800字左右)
要是看完还有拿不准的,直接打目标院校研招办电话最靠谱。各个学校的招生简章预计12月初会集中发布,记得蹲官网通知。早准备早上车,毕竟从报名到拿证最少得熬两年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