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

广东在职读研必看,非全和同等学力申硕怎么选?这五类人直接劝退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4-21 11:58:56

在后台收到不少私信,在广州当会计主管,选非全MPAcc还是同等学力申硕?佛山公务员想读MPA,免联考靠谱吗?今天就以广东地区为例,说透在职读研的4条路径,特别是容易踩的3个大坑,文末附最新学费表。广东地区目前有23所高校招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集中在广州 ...

广东在职读研必看,非全和同等学力申硕怎么选?这五类人直接劝退

在后台收到不少私信,"在广州当会计主管,选非全MPAcc还是同等学力申硕?""佛山公务员想读MPA,免联考靠谱吗?"今天就以广东地区为例,说透在职读研的4条路径,特别是容易踩的3个大坑,文末附最新学费表。

广东地区目前有23所高校招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集中在广州大学城和深圳虚拟大学园。先说清楚4种攻读方式的区别,

1. 非全日制双证(需参加12月统考)

适合人群,体制内晋升、积分落户、应届生

热门专业,中山大学MBA(28.5万)、华南理工MEM(12万)、暨南大学MPA(9.8万)

2. 同等学力申硕(先入学后考试)

适合人群,教师评职称、医护人员

注意点,广医的临床医学方向要求有规培证,华师的心理学申硕通过率仅40%

3. 中外合办免联考(自主招生)

代表项目,北大汇丰-英国开放大学MBA(25.8万)、华南师范-美国卫斯理安学院教育学(14万)

防坑重点,务必查教育部涉外监管网备案信息

4. 研修班结业证(无学历)

慎选情况,除非企业明确认可,否则不建议

重点说说五类劝退人群,

① 95后应届生,非全不享受校招待遇,某银行明确要求"全日制硕士"

② 急需快速拿证,非全至少3年起(2年上课+1年论文),深圳某学员因急着评职称改报同等学力

③ 预算低于8万,除广技师、广财等省属院校,其他学校MBA普遍超15万

④ 基础薄弱上班族,去年广工MEM复试线197分,刷掉近三成在职考生

⑤ 想混文凭的,暨大去年清退12名非全研究生,因缺课超1/3

最新学费变动预警,

• 广外MAud涨至12.8万(去年9.6万)

• 深大MTA新增酒店数字化方向

• 华农农业硕士取消周末班,只剩寒暑假集中授课

建议搭配组合,

公务员体系,华师/华农MPA + 党校培训

金融从业者,中大岭南学院MBA(可分期) + CFA

工程领域,华工MEM(有BIM认证) + 一建证书

广东在职读研必看:非全和同等学力申硕怎么选?这五类人直接劝退

广东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新学费清单

一、广东非全学费概况

广东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差异挺大,主要看学校和专业。整体来说,985/211院校的学费偏高,比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省属重点院校如暨南大学、华南师范,性价比更突出。专业方面,MBA、MPA这类管理类硕士最贵,普遍10万起步;教育类、工程类相对亲民,3万~8万区间居多。

二、热门院校学费明细

1. 中山大学

MBA,31.8万(全程)

MPA,9.6万

法律硕士,8万

教育硕士,5万/年

中大的牌子硬,但学费也确实“高大上”,适合预算充足、追求名校的人群。

2. 华南理工大学

工程管理(MEM),12万

金融专硕,10.5万

MPAcc(会计专硕),8万

华工的工科专业实力强,工程类非全认可度高,学费比同类985稍低。

3. 暨南大学

MBA,20万

新闻与传播硕士,6万

心理学专硕,4.5万/年

暨大的文科专业口碑好,尤其新传和心理学,学费对工薪阶层更友好。

4.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管理,3.6万/年

应用心理,4.8万/年

学科教学(语文/数学),2.8万/年

想当老师的朋友重点看华师!师范类专业学费低,部分专业还能申请助学补贴。

5. 深圳大学

MBA,19.8万

计算机技术,4.5万/年

城市规划,3万/年

深大地理位置优越,适合深圳本地职场人,部分理工科学费不到5万。

三、这些费用别忽略!

除了学费,读非全还有几笔“隐形开支”,

1. 教材资料费,每年500~2000元,部分专业需自费购买软件或器材。

2. 交通住宿,异地上课的同学得算上路费,广州、深圳的酒店周末价格翻倍。

3. 论文答辩费,多数学校收3000~5000元,答辩通过后一次性缴纳。

四、怎么省钱?小技巧来了

选本地高校,减少通勤成本,还能蹭学校食堂。

关注补贴政策,部分单位给在职研究生报销30%~50%学费(提前问人事!)。

分期缴费,像中大、华工支持分学年缴费,缓解一次性压力。

避开“天价”专业,如果只为学历提升,可选教育、工程等性价比高的方向。

五、掏心窝的建议

1. 别光看学费,看回报率,比如金融、IT类高学费专业,毕业后涨薪空间大;文科类建议选总价低的。

2. 提前打听上课方式,有些学校周末线下课,有些集中寒暑假,异地党选后者更省事。

3. 量力而行,如果存款不够,谨慎选择贷款读书,压力太大反而影响工作和学业。

学姐提醒一句,各校学费每年可能有5%~10%的涨幅,尤其是热门专业。打算报考的趁早准备,别拖到明年又贵几万!(数据截止2024年6月,具体以院校官网为准。)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