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VS非全研究生怎么选?这5类人千万别选错!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怎么选?这5类人千万别踩坑!
后台收到很多同学的私信,都在纠结到底该考全日制还是非全研究生。作为带过300+考研学生的“老江湖”,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说大实话。
一、学费差异比你想的大
普通全日制硕士学费每年8000左右,但非全的学费可不止翻倍。像MBA普遍10万起步,EMBA甚至要30-50万。上周刚有个学员跟我说,他读的某985MEM项目,3年下来花了22万,这还不算周末跨省上课的交通费。
二、证书含金量要看这三点
1. 毕业证上会注明"非全日制"字样
2. 学信网可查但显示学习方式
3. 部分单位招聘时确实有区别
去年某央企招聘明确要求"全日制硕士",这事儿还上了热搜。不过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考试现在基本都一视同仁。
三、这五类人建议选非全
1. 已经在编的教师/公务员
2.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特别是读MBA的)
3. 需要快速拿证评职称的
4. 家庭经济压力大的上班族
5. 单纯想扩大朋友圈子资源的
举个真实案例,张姐在医院工作,选的非全MPH(公共卫生硕士),周末上课不影响工作,去年顺利晋升科室主任。
四、全日制更适合这些人
应届毕业生、想换行业的、准备考博的、需要奖学金的、打算考选调生的。我表弟就是辞职读的全日制MPAcc,现在进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五、“懂行的人”的血泪教训
1. 别信"免联考"项目,国家早就不认了
2. 同等学力申硕只能拿单证
3. 2025年部分院校要取消非全招生
4. 非全上课频率比想象中高(很多学校改线下了)
5. 论文要求和全日制完全一样
学姐提醒大家,选MAud还是MLIS,MEM还是MPA,关键要看你的职业规划。建议先上目标院校官网查最新招生简章,或者直接打电话问研招办,比听中介忽悠靠谱多了!
在职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有哪些?
在职研究生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耽误工作”。课程通常安排在周末、节假日,或者每月集中几天上课。比如有的学校周五晚上加周末两天开课,平时该上班上班,完全不冲突。
而全日制研究生必须“脱产”,周一到周五按课表走,和大学本科类似。部分专业偶尔晚上有课,但整体时间固定,基本没法全职工作。
二、入学方式,两条路VS一条道
想读全日制,必须参加每年12月的全国统考,过线后复试,和千军万马拼分数。
在职研究生则有两种路子,
1. 同等学力申硕,先报名校课程班学习,修满学分后参加5月全国统考(只考外语和专业课),通过后申请论文答辩。
2. 非全日制统考,和全日制一起参加12月统考,但分数线通常低一些。比如2023年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全日制要求175分,非全可能165分就能进复试。
三、证书含金量,一字之差见分晓
全日制毕业拿双证(学历证+学位证),证书上只写“硕士研究生”。
非全日制统考生同样拿双证,但学历证书会标注“非全日制”字样。同等学力申硕则只有学位证,没有学历证书。
这里有个细节,2017年后,国家规定非全和全日制证书法律效力相同,但实际找工作时,有些单位还是会看“全日制”三个字。
四、课程内容,实用VS理论
在职研究生的课堂更“接地气”。比如金融学专业,老师会直接拿当前股市行情当案例,同学里可能有银行行长、企业财务总监,讨论的都是实操问题。
全日制则侧重学术培养,经常要泡实验室、写论文。某985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说,“我们组每周开三次组会,导师盯着数据跑模拟,和企业合作的项目反而少。”
五、隐形差异,这些细节别忽略
1. 学费差距大,MBA非全学费普遍15万起,全日制可能只要5万/年。
2. 同学圈子不同,在职班里多是30岁左右的职场人,全日制同学大多本科刚毕业。
3. 学习压力有别,全日制要应对课程、论文、导师任务“三座大山”,在职生则要兼顾工作、家庭、学习三方拉扯。
六、适合哪些人选择
选在职研究生,
已经在体制内工作,需要学历评职称
企业中层提升管理能力
想转行但不敢裸辞的职场人
选全日制,
应届毕业生继续深造
需要校园招聘渠道找工作
经济压力小,能接受脱产学习
举个真实例子,张老师在某二本院校工作,评副教授必须硕士学历,选择周末上课的同等学力申硕,三年搞定学位;而他的学生小李想进科研院所,果断考全日制,跟着导师做国家级课题。两种选择各取所需,没有绝对优劣。
学姐提醒,报考前一定要上学校官网查最新政策,比如有的专业突然停招非全,有的学校不再提供宿舍给全日制专硕,这些变动直接影响报考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