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非全报考门道,在职硕士学费清单+MBA/MPA备考攻略
接到不少咨询南京师范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私信,发现大家最关心的就三件事,哪些专业好考?学费贵不贵?工作党怎么备考?今天就拿食堂大妈都能听懂的大白话,给大家掰扯清楚。
先说南师大的王牌专业,教育硕士和MPA(公共管理)是报考热门。教育硕士去年录取了80多人,笔试过国家线就有复试机会。MPA更适合机关单位上班的,上课都是周末,学费4.8万全程,在江苏地区算良心价。要说特色专业,他们的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今年新开了在职班,适合博物馆系统工作的朋友。
学费这块要划重点!教育类3.5万起,管理类4-6万,艺术类稍贵要7万。注意住宿费要单算,仙林校区床位费每年1200,不过非全一般不安排住宿。教材费别被坑,很多课用电子讲义,二手书群里5折就能淘到。
备考诀窍分享个真实案例,去年考上的李姐在银行上班,她每天通勤路上听政治网课,午休刷30道英语阅读,晚上哄睡孩子后背专业课。重点来了!她发现南师大历年真题重复率有20%,把近5年题目刷了3遍,这方法特别适合没时间复习的在职考生。
今年招生有个新变化,MBA新增了数字经济方向,要求有3年以上互联网工作经验。报名材料新增了单位推荐信模板,官网就能下载。别忘了工作忙的考生,10月报名千万别拖到对了一天,去年系统卡崩导致好些人没报上名。
说句大实话,选非全就要图方便。南师大在南京有3个上课点,新街口教学点交通最方便,适合江北新区上班的。疫情期间保留线上授课通道,出差多的可以申请看直播回放。毕业论文允许选企业实践报告,比学术论文好写多了。
南师大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前景如何?
行业认可度越来越高
早几年,不少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有偏见,觉得和全日制“没法比”。但这两年情况明显好转。国家早就明确非全和全日制实行相同的考试标准、培养质量,毕业证和学位证具备同等法律效力。南京本地的中小学、事业单位招聘时,不少岗位明确标注“硕士学历”,但不再区分全日制和非全。去年南师大教育管理专业的非全毕业生里,就有好几位考进了南京、苏州的公立学校编制。
灵活就业选择多
南师大非全的学生,大部分本身已经有工作。毕业后,他们的选择往往更灵活。比如,
教育行业深耕,不少中小学老师选择读学科教学、教育管理专业,毕业后评职称、竞聘管理岗优势明显。有个学姐读了心理健康教育非全,现在已经是区里重点中学的德育主任。
考公考编有底气,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中,硕士学历能报的岗位更多。南师大法学、公共管理专业的非全毕业生,有考进法院、街道办的案例。
企业更看重经验,在传媒、文化产业领域,企业反而喜欢有工作经验的非全毕业生。比如新传学院的非全同学,有人读研期间就跳槽到头部文化公司带项目。
学校资源能用得上
别以为非全就是“放养”。南师大给非全学生开通了校园招聘系统,能参加专场招聘会。图书馆、实验室和全日制学生一样用,导师也会帮忙推荐实习机会。比如商学院的非全硕士,有导师直接介绍到合作企业做财务顾问,毕业后直接转正。
校友圈子也是机会
南师大的校友网络在长三角地区特别活跃。非全同学里不乏中小学副校长、企业中层,平时上课交流就能积累人脉。之前有位学科语文专业的同学,毕业论文写的是校本课程开发,同班的某重点中学老师直接把他推荐给学校做项目,后来成了长期合作。
关键还得看自己
话说回来,非全学历只是敲门砖。比如同样读教育硕士,带着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去研究,毕业时手里有论文、有项目经验的人,肯定比混文凭的吃香。南师大有些导师会带着非全学生做课题,这些经历写在简历上,竞争力不比全日制差。
所以哈,南师大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出路广不广,既要看政策风向和学校平台,更得看自己怎么利用这两三年的学习时间。有工作经验的叠加学历提升,再加上南京师范在本地的影响力,只要踏踏实实学,机会真的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