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全日制研究生

全日制研究生vs在职研究生!“上岸人”劝退,这5类人别碰非全学历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4-18 13:19:14

很多同学在后台问我,全日制和非全到底怎么选?作为一个带过500+考研案例的指导老师,今天给大家说点掏心窝子的话。先甩结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全日制!特别是下面这5类人,选错方向可能耽误好几年。先说个真实案例,我去年带的小王,在国企工作5年,非要辞职考全日制 ...

全日制研究生vs在职研究生!“上岸人”劝退,这5类人别碰非全学历

很多同学在后台问我,"全日制和非全到底怎么选?"作为一个带过500+考研案例的指导老师,今天给大家说点掏心窝子的话。先甩结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全日制!特别是下面这5类人,选错方向可能耽误好几年。

先说个真实案例,我去年带的小王,在国企工作5年,非要辞职考全日制MPAcc。结果毕业发现,同龄人早当上财务主管了,自己反而要从头开始。这就是典型的没搞清两种学历的区别。

第一类要劝退的,工作3年以上的职场老鸟。现在很多单位评职称,全日制和非全都认,但脱产读书意味着要放弃现有职位。像EMBA、MEM这些专业,非全上课时间更灵活,还能带着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来学习。

第二类是经济压力大的。全日制学费看着便宜,但算上2-3年没收入,实际成本可能比20万的MBA还高。我整理过数据,一线城市全日制研究生两年总成本(学费+生活费)普遍在15万以上。

第三类是想转行但没方向的。有个学员考上了全日制MPA,结果发现课程都是理论,不如非全学员带着实际工作案例来讨论收获大。现在很多单位招聘,更看重相关工作经验而不是学历类型。

第四类是奔着应届生身份考公的。2023年新政策明确,非全研究生同样可以参加应届生岗位考试。像MPAcc、MAud这些专业,很多体制内单位早就一视同仁了。

第五类是大龄未婚女性。这个很现实,我有个学员28岁读全日制,毕业时面试总被问婚育计划。后来读非全的学员反而因为工作经验丰富更受青睐。

那到底哪些人适合全日制?应届毕业生、需要住校的定向培养生、或者打算搞学术研究的。比如MLIS这种专业,想做图书馆研究的确实需要全日制的培养体系。

学姐提醒大家,2025年招生政策又要调整,部分院校的非全专业将取消周末班。有学员咨询说,某985高校的MEM专业已经改为每月集中授课4天,这对在职人员其实更方便。

全日制研究生vs在职研究生!过来人劝退:这5类人别碰非全学历

2025年在职研究生学费一览表,这3类人千万别交智商税

2025年在职研究生学费最新情况

先上干货,根据目前高校公布的预通知,2025年在职研究生学费整体比2023年上涨8%-15%。热门专业比如MBA、金融硕士,一线城市名校普遍在15万-30万区间;教育学、工程管理这类专业相对亲民,大概3万-8万就能搞定。

但注意!不同学校差异极大。比如某985高校的心理学在职硕士,2025年直接涨到9.8万,而同省的普通高校同专业才4.3万。所以光看专业不行,还得盯紧学校的具体政策。

这3类人,你的钱真的会打水漂

第一类,盲目跟风报名的“打卡族”

同事报了你也要报?朋友圈晒录取通知书就心痒痒?快打住!

见过太多人报了名,结果上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说一千,道一万考试靠突击,论文找人代笔,毕业证倒是拿到了,实际能力半点没提升。更惨的是,有些单位现在根本不认非全学历,十几万学费换张废纸。

建议,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 这专业对现在的工作有直接帮助吗?

2. 每周能不能保证10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

3. 未来三年职业规划需不需要这个文凭?

三个问题有两个答不上来,趁早别浪费钱。

第二类,经济吃紧还要硬上的“咬牙党”

家里存款不到20万,非要贷款读25万的MBA;每月还着房贷车贷,还要挤出学费……这种案例真不是编的。

去年有个学员,刷信用卡交学费,结果赶上公司裁员,现在白天送外卖还债,晚上熬夜写作业。你说这是图啥?

算笔账

假设学费20万,加上两年通勤、资料等隐性成本,总投入至少25万。如果工资涨幅每年不到15%,回本周期可能超过5年。不如拿这笔钱学个实操技能,或者搞点稳健理财。

第三类,迷信名校招牌的“标签控”

“非985不上”的想法坑了多少人!某重点大学的环境工程在职硕士,明明师资和普通高校差不多,学费却贵了7万。关键是这个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在体制内,招聘时只看是不是硕士,根本不卡学校档次。

别上当技巧

查师资,官网看授课老师是不是本部教授

问口碑,找往届学生打听论文通过率

比服务,同等价格下选提供题库、考前辅导的学校

怎么选才不亏?记住这三个诀窍

1. 盯紧“性价比之王”专业

像农业推广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国家线低,学费普遍在3万-5万,特别适合体制内评职称用。

2. 巧用政策优惠

部分高校对老生推荐新生减免10%学费,有些单位还能报销部分费用,这些羊毛一定要薅。

3. 把握报名节点

每年3月和10月常有早鸟优惠,比如某高校规定前50名报名者免8000元辅导费,这就相当于变相降价。

学姐提醒大家,2025年各校的正式招生简章预计在今年12月前发布,一定要亲自打招生办电话确认,别轻信中介的“内部消息”。钱要花在刀刃上,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