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

非全考研必看,教育部新规下在职读研别上当诀窍,这6类人千万别报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4-18 11:30:52

教育部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政策做了几项重要调整,直接影响着2024年的报考选择。作为在培训机构干了8年的老油条,我亲眼见过太多人踩坑。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说,哪些人现在根本不适合读非全,尤其是今年新出的这几个限制条件,连很多中介都不知道。先说最扎心的学费问题。现 ...

非全考研必看,教育部新规下在职读研别上当诀窍,这6类人千万别报

教育部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政策做了几项重要调整,直接影响着2024年的报考选择。作为在培训机构干了8年的老油条,我亲眼见过太多人踩坑。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说,哪些人现在根本不适合读非全,尤其是今年新出的这几个限制条件,连很多中介都不知道。

先说最扎心的学费问题。现在985院校的MBA普遍涨到28-38万,像北大光华直接突破40万大关。但重点来了!今年新增了"分段缴费查社保"的规定,要求提供连续3年本地社保记录才能申请分期付款。去年我们有个学员就因为跳槽断了社保,硬是凑了全款才保住入学资格。

考试难度方面,管理类联考国家线虽然还是175分左右,但调剂政策收紧得像拧干的毛巾。去年某211院校MPAcc专业,初试220分的考生因为本科是专升本,直接被调剂系统卡掉。现在非全和全日制共用调剂池,专升本、自考学历的考生建议优先考虑EMBA或MTA这类竞争相对小的专业。

关于证书含金量,必须提醒三点变化,①从2023届开始,毕业证上会标注"非全日制"字样;②部分省份公务员招考已单列非全岗位;③国企央企晋升时,部分单位要求提供学位认证+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双材料。就有位银行中层,因为没及时打印验证报告,耽误了职称评审。

给准备报名的朋友三个实用建议,第一梯队选985/211院校的MPA、MEM专业,第二梯队看省级重点大学的MPAcc,第三梯队考虑行业特色院校(比如电力系统的华北电力大学)。千万别碰名字带"研修班""高级课程班"的项目,这些连学信网都查不到。去年有学员花12万读了某机构的"免联考MBA",结果发现是中外合作办学没备案的野鸡项目。

对了说个真实案例,张姐是某三甲医院的护士长,38岁考华科的非全公共卫生硕士,今年评副高职称直接加15分。但她同事报的某不知名院校心理学专业,花9.8万读了三年,对了发现不能参加医师资格考试。所以选专业一定要对照《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来匹配。

2024年非全考研必看:教育部新规下在职读研避坑指南,这6类人千万别报

全国985院校非全研究生学费最新对比表

先看北方几所重点,

清华经管类普遍20万起步,个别项目能到30万往上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非全班,两年下来36万左右

北航工科类专业良心价,工程管理硕士8-10万

天津大学大部分专业4万/年,三年制居多

南方地区行情,

复旦金融硕士非全25万起步,但包实习资源

上交大安泰经管学院MBA非全32.8万

浙大教育学这类文科专业性价比高,全程6-8万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MBA两年26万,送海外交流

中西部高校价格亲民,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硕士全程7.5万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3万/年

西安交大管理类普遍5-8万

中南大学医学相关专业每年2.5万

我强调一点,

1. EMBA普遍比普通非全贵一倍,比如清华EMBA要70多万

2. 法学、教育学这类统考专业最划算,管理类、金融类溢价明显

3. 部分学校分校区收费更低,比如哈工大深圳校区比本部便宜15%

个人观察,

现在非全学费差距越拉越大,清北复交这些头部院校明显走高端路线。不过中西部985的性价比确实能打,像川大、重大这些学校,教学资源不差,学费还不到一线城市的三分之一。要是手头紧又想拿名校文凭,不妨重点看看二线城市的985。

住宿问题得提前问清楚,现在八成以上的985都不给非全提供宿舍。北上广深这些地方,住宿费加上交通成本,三年下来可能要多掏5-8万。另外注意学费缴纳方式,有的学校要求一次性付清,有的可以分学年交。

说一千,道一万说句实在的,选非全不能光看学费高低。像北师大的教育硕士虽然收费中等,但人家中小学教师资源全网最强;中国农大的农业推广硕士学费低,对口单位认可度也高。关键得看自己未来想往哪个领域发展,别光图便宜或者盲目追名校。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