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

2025年在职读研必看,非全/同等学力申硕“躲雷”攻略(附MBA/EMBA学费表)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4-17 12:02:56

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值不值得读?很多在职朋友都在纠结这个问题。话不多说,如果你工作3年以上且有明确职业规划,非全研究生绝对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但选错学校和专业,可能白白浪费十几万。先说说非全研究生的3大优势。第一,课程时间灵活,像MBA、MPA这类专业都是周末 ...

2025年在职读研必看,非全/同等学力申硕“躲雷”攻略(附MBA/EMBA学费表)

"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值不值得读?很多在职朋友都在纠结这个问题。话不多说,如果你工作3年以上且有明确职业规划,非全研究生绝对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但选错学校和专业,可能白白浪费十几万。

先说说非全研究生的3大优势。第一,课程时间灵活,像MBA、MPA这类专业都是周末上课。第二,毕业拿双证,和全日制一样有学历证+学位证。第三,重点院校的EMBA、MEM专业对工作经验要求更高,同学资源都是行业精英。

但要注意这5类人千万别跟风报考!刚毕业2年的职场新人、没有固定周末休息的销售岗、想靠研究生学历直接转行的、家庭年收入低于15万的,还有指望学校包就业的。这些人报考非全多半会后悔。

报考流程要特别注意这3个时间节点,每年9月预报名、10月正式网报、12月全国联考。现在很多院校新增了提前面试,像清华MEM、北大MPA都有这个环节,通过率能提高30%。别忘了,2025年起,部分985院校将取消专科生报考资格,想提升学历的要抓紧了。

说到费用,给大家列个真实学费清单,

普通院校MPAcc,8-15万/全程

985院校MBA,25-40万

EMBA管理类,40-70万

同等学力申硕,3-8万(适合预算有限但需要学位证的)

说一千,道一万给3条实用建议,1. 优先选有提前面试的院校 2. 管理类专业选校友资源强的 3. 避开新开设的异地办学点。比如华东地区考生尽量选本地教学点,很多西部高校在东部设的教学点师资都打折扣。

2025年在职读研必看:非全/同等学力申硕避坑指南(附MBA/EMBA学费表)

硕士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下面是考生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一、非全日制到底咋报名?

和全日制用的是同一个报名系统!每年10月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填志愿,12月参加统考。划重点,现在非全和全日制考试内容完全一样,都得过国家线。报名时注意选"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别手滑点错了。

二、考上了要天天上课吗?

不用坐班!常见的有三种上课模式,

1. 周末班,隔周周六日上课(适合本地工作)

2. 集中班,每月集中4天连上(适合异地)

3. 寒暑假班,部分教育类专业这样安排

具体得看学校规定,建议提前问清楚教学点位置,有些专业在异地设教学点,别跑错地方。

三、学费是不是特别贵?

分专业看行情。普通专业像教育学、工商管理,3-8万比较常见;像MBA这类管理类联考专业,10万+也不稀奇。注意三点,

1. 大部分学校不给非全提供住宿

2. 没有国家助学金

3. 部分单位可报销学费(记得先问人事处)

四、毕业证有啥区别?

现在政策规范了,毕业证和学位证都有,和全日制最大的区别就是证书上会标注"非全日制"字样。但别担心,教育部明文规定两者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考公考编都认。

五、应届生能报非全吗?

分情况!管理类专硕(比如MBA)要求本科毕业3年/专科5年,其他专业要看学校。现在大部分院校的非全专业都要求有工作经验,应届生想报得仔细看招生简章。

六、选专业有啥讲究?

把握三个原则,

1. 工作相关优先(评职称用得着)

2. 考试难度适中(数学差的避开要考高数的)

3. 未来用得着(比如教师选教育管理,公务员选MPA)

我强调一点,很多学校非全和全日的培养方案其实差不多,别觉得"水",该写的论文、该做的实验一个都跑不掉。

七、复试会不会被歧视?

现在复试都是统一标准。根据去年帮学员整理的数据,理工类专业复试通过率在60%左右,文科类稍高些。导师更看重,

1. 工作经历与专业的匹配度

2. 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能否平衡好工作和学习

八、读研期间能换工作吗?

完全没问题!只要按时上课、完成作业,没人管你在哪上班。甚至建议,如果现工作太忙影响学习,可以考虑换个轻松点的岗位,毕竟毕不了业更麻烦。

九、论文卡得严不严?

和全日制同一标准!查重率卡在10%-15%,盲审不过照样延毕。“上岸人”的血泪教训,开题报告一定认真写,别等到中期检查才着急。建议选和工作相关的课题,既好找数据又能解决实际问题。

十、值得花这个钱吗?

算三笔账,

1. 时间账,2-3年周末时间

2. 经济账,学费+交通费

3. 机会账,评职称、升职、跳槽的筹码

如果现在工作遇到学历天花板,或者单位有明确补贴政策,闭眼冲。要是单纯想混文凭,劝你再想想——现在论文卡得真挺严。

报名前记得做两件事,先找学校确认上课方式能不能接受,再问单位有没有学费报销政策。有条件的去学校蹭节课感受下氛围,毕竟要相处两三年呢。学姐提醒,9月份预报名记得设个手机提醒,错过等一年可不是闹着玩的。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