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全日制研究生

全日制研究生报考全攻略,这5类人千万别踩坑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4-16 15:11:24

想读全日制研究生却不知道怎么报名?今天手把手教你避开所有弯路!收到很多私信问全日制和非全到底有啥区别在职人员能不能报全日制,我把大家最关心的10个问题整理成这份保姆级秘诀。一、全日制研究生必知3件事1. 档案必须转到学校,周一到周五全天上课2. 应届生 ...

全日制研究生报考全攻略,这5类人千万别踩坑

想读全日制研究生却不知道怎么报名?今天手把手教你避开所有弯路!收到很多私信问"全日制和非全到底有啥区别""在职人员能不能报全日制",我把大家最关心的10个问题整理成这份保姆级秘诀。

一、全日制研究生必知3件事

1. 档案必须转到学校,周一到周五全天上课

2. 应届生和辞职备考人群占报考人数的83%

3. 奖学金覆盖率高达70%,但学费每年8000-2万不等

二、详细报考流程(以2024年为例)

1. 9月24日-27日预报名

2. 10月5日-25日正式报名

3. 12月23日-24日初试

4. 次年3-4月复试

重点提醒,现在就要开始准备政审材料和推荐信了!

三、这5类人慎重报考

1. 月薪低于8000的职场新人(辞职成本太高)

2. 家里有房贷车贷的(全日制没有稳定收入)

3. 数学/英语基础特别差的(过线率不到40%)

4. 工作5年以上的(导师更倾向录取应届生)

5. 已婚已育的女性(兼顾学业家庭压力大)

四、“懂行的人”的血泪教训

1. 别死磕985,211院校的冷门专业更好上岸

2. 提前联系导师的考生录取率高出2倍

3. 调剂系统开放前3小时最关键

4. 应届生一定要参加夏令营(可降分录取)

特别注意,今年新增了考生诚信承诺书,代报名机构要谨慎选择!有个考生去年找了不靠谱中介,差点错过现场确认。建议自己登录研招网注册,全程不超过20分钟。

2024年全日制研究生报考全攻略,这5类人千万别踩坑

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的5大区别,看完再选不后悔

每年考研季,总有人纠结,到底该选全日制还是在职研究生?有人说“全日制含金量高”,也有人说“在职的方便上班族”。其实这两种学习方式差别挺大,选对了才能既省时间又真正学到东西。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帮你彻底理清楚。

一、上课时间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全日制研究生周一到五全天上课,和大学本科差不多。早上八点跑教室,下午做实验,晚上赶作业是常态。图书馆、实验室、宿舍三点一线,适合能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人。

在职研究生上课灵活得多。有的是周末两天集中上课,有的是每个月抽一周时间学习,还有的能选晚上网课。认识个朋友在银行工作,每周末坐高铁跨省上课,周一一早赶回去打卡,虽然累但确实能兼顾。

二、学费差距能差出一辆车钱

普通高校全日制硕士,一年学费8000-15000是常价,国家还有助学金和奖学金。像某985高校的工科硕士,学费每年才8000,实验室每月还发1500补贴。

在职研究生学费普遍翻倍。MBA这类专业更夸张,一线城市名校的收费20万起步很正常。不过很多单位会报销部分学费,报考前最好先问清楚公司政策。有个师姐读在职法硕,单位给报70%,自己掏了不到五万。

三、毕业证书写不写"非全日制"

全日制毕业拿双证(学历证+学位证),证书上只写“硕士研究生”。在职研究生改革后也有双证,但学历证会注明“非全日制”字样。虽然国家说两者法律效力相同,但有些单位招聘时还是会留意这个标注。

不过要特别注意,同等学力申硕的单证班,结业后只有学位证没有学历证。这种适合已经工作多年,纯粹想提升专业能力的人。像医院里很多医生读的这种,晋升职称照样能用。

四、备考难度不在一个量级

全日制要参加12月全国统考,初试过线再复试。热门专业报录比经常20:1,去年某211院校新传专业368分都没进复试。特别是英语政治这些统考科目,对上班族来说复习压力很大。

在职研究生考试相对简单些。管理类联考只考两门(英语二+管理综合),满分300分,170左右就能过线。有个做销售的老哥,数学扔了十几年,考前突击三个月也考了180分。不过现在非全和全日制用同一套国家线,好学校的竞争也激烈起来了。

五、适合的人群完全不同

刚毕业的小年轻,没家庭负担的,果断选全日制。校园生活能系统建立知识体系,还能蹭校招进大厂。认识个95后妹子,全日制计算机硕士毕业直接进大厂,起薪就比本科同学高两档。

拖家带口的工作党,选在职更现实。白天上班晚上带娃,周末抽空上课虽然辛苦,但至少不耽误挣钱。单位领导看你上进,说不定还能给升职加薪。邻居家大哥34岁读的在职MPA,读完正好赶上单位竞聘,现在都副科了。

说到底,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看你现在处在什么阶段。刚出校门的小年轻别急着挣钱,静下心来读全日制打基础;在社会摸爬滚打过的,选在职更实际。记住,读书是为了让生活更好,别本末倒置为了文凭搞垮身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最适合的路,才能学得踏实,走得更远。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