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全日制研究生

最适合在职人士的国外二硕攻略,免联考+学费低至8万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4-16 13:51:38

很多工作党都在问,国外读第二个硕士到底值不值? 我表姐去年就用周末时间拿了个马来西亚MBA,现在升主管了。今天就结合20多个真实案例,给大家说透国外二硕那些事儿。一、哪些人最适合读国外二硕?1. 工作5年以上的中层管理(特别是MBA/EMBA方向)2. 想 ...

最适合在职人士的国外二硕攻略,免联考+学费低至8万

很多工作党都在问,"国外读第二个硕士到底值不值?" 我表姐去年就用周末时间拿了个马来西亚MBA,现在升主管了。今天就结合20多个真实案例,给大家说透国外二硕那些事儿。

一、哪些人最适合读国外二硕?

1. 工作5年以上的中层管理(特别是MBA/EMBA方向)

2. 想转行但没相关学历的(比如工程转金融)

3. 体制内需要评职称的(选教育学、公共管理类)

4. 有留学情结但当年没条件的(东南亚院校最友好)

5. 企业外派需求(建议选与业务相关的专业)

二、申请必备材料清单

• 工作证明比成绩单更重要(要中英文对照)

• 推荐信找直属领导写(别迷信教授推荐)

• 存款证明10万起步(东南亚国家要求低)

• 研究计划别写太学术(重点结合工作经验)

三、真实学费参考(2024最新)

1. 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大学,8万/年(支持分期)

2. 泰国兰实大学,12万全程(含住宿费)

3.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6-9万/年(冬季入学)

4. 法国IPAG高商,15万(可申请企业补贴)

5. 菲律宾圣保罗大学,7.5万(寒暑假授课)

四、“防坑”门道

1. 警惕"全程网课"项目(可能无法认证)

2. 英语授课要雅思5.5以上(部分院校可内测)

3. 注意课程时间安排(选周末或集中授课的)

4. 优先选有中文服务的学校(避免沟通障碍)

5. 确认留服认证列表(每月15号更新)

我同事老王去年选的泰国易三仓大学,每周六上直播课,平时看录播,连出差都不耽误。现在证书到手,工资涨了30%。不过要提醒大家,千万别信"“抱过”"宣传,作业考试还是要自己完成。

2024年最适合在职人士的国外二硕攻略:免联考+学费低至8万

国外读第二个硕士需要什么条件?这5类人最容易通过

一、先搞清基本门槛

无论申请哪个国家,第二个硕士的硬性条件和第一次申请差别不大,主要看这几点,

1. 本科/前一硕士成绩,大部分学校要求GPA 3.0(满分4.0)以上,排名靠前的院校可能卡到3.5;

2. 语言成绩,英语国家通常要求雅思6.5或托福90分以上,部分专业(如传媒、法律)会更高;

3. 专业相关性,如果跨专业申请,得证明你有基础(比如修过相关课程或有过实习);

4. 推荐信+个人陈述,重点说明“为什么需要第二个硕士”,逻辑要清晰,别让学校觉得你在“重复投资”。

二、这5类人最容易申请成功

1. 工作后再读书的“实践派”

如果你在第一硕士毕业后工作了2-3年,尤其是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学校会认为你“有明确目标”。比如原本学金融,工作后想转数据分析,申请计算机相关硕士时,工作经验能证明你的学习动机和能力。划重点,在文书中强调“职业规划如何需要这个学位”,比空谈“兴趣”更有说服力。

2. 跨专业但“有备而来”的申请者

比如本科学中文,第一个硕士读教育,现在想申商科。这种情况,学校会重点看你是否做过“铺垫”——比如考过CFA一级、参加过商业竞赛、或修过网课。小技巧,选一些对背景要求宽松的项目(比如英国的部分商学院提供“转换课程”),成功率更高。

3. 名校本科/硕士出身的学生

如果你第一个硕士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比如985/211、QS前100),申请第二个硕士时会自带“光环”。很多学校认为这类学生学术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注意,如果本科学校一般,但第一个硕士是名校,也能加分。

4. 目标“小众国家”或“冷门专业”

热门地区(如美国、英国)的竞争激烈,但有些国家门槛相对低,

德国/荷兰,学费低,更看重课程匹配度;

澳大利亚,部分学校接受“无相关背景”申请,比如IT硕士;

北欧国家,英语授课项目多,竞争小于英美。

冷门专业(如文化遗产管理、环境政策)的录取率也普遍高于商科、计算机。

5. 善于“蹭资源”的社交党

国外教授的话语权很大,如果你能提前联系导师,甚至争取到线上沟通的机会,拿到推荐信或口头offer的概率会飙升。操作建议,在LinkedIn上找到目标项目的校友,了解课程细节,或者在学术会议上“偶遇”教授。

三、我强调一点,避坑秘诀

避免重复课程,如果第二个硕士和第一个课程重叠超过30%,部分学校会拒收;

签证问题,某些国家(如英国)对连续读两个硕士有限制,需提前查清政策;

费用,第二个硕士通常难申请奖学金,建议优先选公立学校或欧洲国家;

时间成本,如果为了快速就业,1年制硕士比2年制更划算。

说一千,道一万说句大实话,国外读二硕从来不是“必须选项”,但如果你铁了心想去,找准自己的优势类别,提前规划,成功率绝对比“硬拼”高得多。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