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在职博士

2025年在职读研必看,国内VS国外硕士博士最全避坑秘诀,附MBA/EMBA/MEM报考建议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4-16 10:19:07

收到很多在职朋友的私信,老王,我想读个硕士但不想辞职,国内联考太难,国外免联考靠谱吗?今天就拿我帮300+学员做学历规划的经验,给大家掰扯清楚国内外硕士博士那些门道。先说国内的在职读研,分三种路子,1. 非全研究生,得参加12月统考,周中上班周末上课,学费 ...

2025年在职读研必看,国内VS国外硕士博士最全避坑秘诀,附MBA/EMBA/MEM报考建议

收到很多在职朋友的私信,"老王,我想读个硕士但不想辞职,国内联考太难,国外免联考靠谱吗?"今天就拿我帮300+学员做学历规划的经验,给大家掰扯清楚国内外硕士博士那些门道。

先说国内的在职读研,分三种路子,

1. 非全研究生,得参加12月统考,周中上班周末上课,学费5-20万不等。像清华MEM要18.8万,北大MPA要12.8万,毕业拿双证

2. 同等学力申硕,先入学后考试,学费3-8万,但对了只能拿结业证+学位证

3. 中外合办,不用出国也能拿留服认证,比如社科院-杜兰金融MBA,学费32万包两年

国外硕士博士这两年特别火,优势很明显,

▶️免联考申请制,适合工作忙没时间备考的

▶️学制短(硕士1年,博士3年),像西班牙武康大学MBA1年就能毕业

▶️部分项目支持全程网课,疫情期间我有个学员边在阿里上班边读完法国高商DBA

但要注意这些坑,

1. 留服认证查得严,一定要选涉外监管网可查的学校

2. 东南亚博士现在卷疯了,泰国某些高校寒暑假授课班已经排到2026年

3. 费用陷阱,英国硕士报价25万,实际加上住宿差旅得准备40万

给不同人群的良心建议,

✔️体制内晋升选非全双证(MPA/MEM优先)

✔️企业高管镀金选中外合办EMBA(注意要留服可认证)

✔️纯粹提升学历选同等学力申硕(5月统考通过率70%)

✔️着急拿学位选东南亚博士(但别选QS1000开外的野鸡大学)

新出的政策要特别注意,2025年起,教育部要严查在线学位认证,像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大学这种被除名的学校千万别碰。有个学员去年花18万读的菲律宾永恒大学,现在留服认证已暂停,钱直接打水漂。

说到费用给大家透个底,

国内非全硕士,5-25万(管理类最贵)

国内在职博士,8-30万(医学类最烧钱)

国外硕士,15-50万(英美澳最贵)

国外博士,20-80万(瑞士酒店管理DBA能到100万)

学姐提醒,千万别信"全程托管""“抱过”"的机构,去年上海端掉个团伙,专门伪造马来西亚博士文凭,200多人被骗。现在正规申请都要做WES认证,还得有雅思6.5或托福80的成绩。

2025年在职读研必看:国内VS国外硕士博士最全避坑指南,附MBA/EMBA/MEM报考建议

国内在职博士申请,这五类人千万别跟风

第一类,时间永远不够用的“大忙人”

如果你每天加班到深夜,周末还要陪家人、带孩子,连刷手机的时间都得靠挤,那趁早别碰在职博士。读博不是打卡签到就能毕业的,尤其是理工科,光是做实验、写论文就能榨干你对了一点精力。有个朋友在高校当讲师,白天上课晚上搞科研,结果三年过去了,论文连个初稿都没憋出来。导师直接撂话,“你要是再拖,名额就给别人了。”所以,时间管理能力不行的人,千万别高估自己。

第二类,钱包比脸还干净的“月光族”

在职博士的学费可不是小数目。普通高校一年两三万起步,名校的热门专业甚至要五六万,这还不算交通、住宿、资料费。如果家里没点积蓄,或者工作收入勉强只够日常开销,千万别硬扛。有人为了读博四处借钱,结果毕业了才发现,博士学位并没让工资“翻倍”,反而背了一身债。记住,经济基础不牢,学历再高也容易闪了腰。

第三类,只想混文凭的“佛系选手”

有些人觉得,“反正是在职博士,学校肯定放水。”这种想法趁早打住!现在高校对博士毕业的要求越来越严,尤其是985、211院校。文科要发核心期刊,理科得有科研成果,混日子?导师第一个不答应。去年某高校一口气清退了12名超期未毕业的在职博士生,网友直呼“大快人心”。所以,没做好啃硬骨头准备的人,别来凑热闹。

第四类,工作随时可能“崩盘”的职场人

有人把读博当成“职场避风港”,觉得“万一失业了,还能靠学历翻身”。但现实是,如果你连现在的工作都搞不定,读博只会雪上加霜。一边应付老板的KPI,一边熬夜查文献,这种高压状态没几个人扛得住。更扎心的是,等你熬到毕业,原来的行业可能早就变天了。见过一个金融行业的哥们,读博期间行业大裁员,等他拿着博士学位回来,反而因为“年龄大、薪资高”被HR嫌弃。

第五类,对专业毫无热情的“工具人”

如果选专业只看“哪个好毕业”“什么方向热门”,而不是真正感兴趣,大概率会中途放弃。读博不像考研,靠死记硬背就能过关。尤其是论文阶段,没有发自内心的探索欲,光靠导师推着走,写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看不下去。认识一个同学,本来做市场营销,非要跨专业读材料学博士,结果卡在数学模型上整整两年,说一千,道一万抑郁到去看心理医生。

说这么多,不是劝大家别读在职博士,而是提醒,这玩意儿就像高跟鞋,看着光鲜,穿的人才知道磨不磨脚。如果你符合上面任何一条,建议先缓一缓,把工作、生活、心态理顺了再考虑。毕竟,博士帽再好看,也不如脚踏实地把日子过舒坦了实在。(完)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