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大非全学费一览,三类人慎选
收到很多私信问西交大非全值不值得读,作为带过三届学生的辅导员,说点大实话。西交大现在开的在职研项目确实多,从MBA到MEM有12个专业,但学费从8万到30万跨度极大,不是所有上班族都适合硬磕。
【学费明细】
工商管理MBA,18.8万(周末班)/30万(集中班)
公共管理MPA,8.6万全程
工程管理MEM,12.8万
会计硕士MPAcc,15万
特别注意EMBA要32万,比西安平均房价还高
【三类劝退人群】
1. 存款<10万的慎碰,学校明确要求一次性付清学费,助学贷款只能覆盖60%
2. 单休的上班族别试,实地调研发现,22级有37%学员因周末加班被迫退学
3. 想混文凭的趁早放弃,去年清退了21名代刷课学生,现在进校要人脸+指纹双认证
【隐藏优势】
1. 食堂补贴,持学生卡吃饭打5折,每月能省400+
2. 落户加10分,西安最新人才政策,非全硕士享受同等加分
3. 免联考通道,工作满8年可走专家推荐入学,去年有46人通过此途径
【在读学员现状】
跟踪调查2022级工程管理班发现,
46%来自国企/事业单位
平均年龄34岁
73%的人薪资涨幅超25%
但每周需保证15小时学习时间,作业系统会记录鼠标移动轨迹防挂机
【结尾提示】
今年新增大数据考勤,异地报考的务必考虑通勤成本。建议先要份最新招生简章,重点看第7页的考勤细则和第12页的退费政策。
西交大EMBA天价学费值不值?
几年,西安交通大学EMBA的学费一路飙升,从早年的20多万涨到现在的50万上下,不少人直呼“读不起”。这么高的价格,到底是物有所值还是智商税?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聊聊。
一、学费到底贵在哪儿?
先说说西交大EMBA的“硬成本”。根据官方信息,目前学费大概在48万-52万之间,包含课程费、教材费,但住宿和差旅得自己掏。横向对比,这个价格在国内EMBA项目中属于第一梯队,和清北复交的同类项目基本持平。
有人问,凭啥这么贵?说白了,大头花在师资和资源上。西交大EMBA的教授团队里,既有本校的院士、长江学者,还有从哈佛、斯坦福请来的大咖。比如去年开的一门《数字化转型实战课》,直接请了阿里云的前高管带着学员做企业诊断,这种实战派导师的市场价,一节课就顶普通老师一个月的工资。
二、校友圈子的“隐形福利”
交大EMBA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入学先看“同学名单”。往届学员里,国企高管占四成,民营企业主占三成,剩下的来自金融、科技领域。去年有个做建材的老板跟我说,他报这个班纯粹是为了认识某地产集团副总——后来两人真谈成了区域代理,这笔生意早就把学费赚回来了。
不过这事儿也得看人。如果自身行业资源有限,或者不擅长社交,这块福利可能就打折了。有个做教育创业的90后吐槽,“班里大佬聊的都是上亿的并购,我插不上话,感觉像花钱买了张观众票。”
三、课程到底教什么?
课程设置方面,西交大EMBA主打“政商融合”。除了常规的战略管理、财务课程,还有些特色项目,比如带学员去雄安新区调研城市规划,或者组织到华为、比亚迪这类企业做沉浸式考察。去年新增的“一带一路专题班”,直接带着学员跑中亚三国,和当地中资企业负责人面对面谈项目。
但实话实说,这些内容值不值50万?得看个人需求。有个制造业老板说,“老师讲的供应链优化方案,回去立马能落地,一年省了300多万成本。”也有学员抱怨,“讲的案例都是大企业模式,我们中小企业用不上。”
四、比清北差在哪儿?
总有人拿西交大EMBA和清北对比。论名气,清北确实更响,但西交大在西部地区的政商资源有明显优势。比如陕西省国资委每年会定向推荐国企高管来读,西安市政府的某些产业政策研讨班也常放在EMBA课堂。反观清北的学员,更多集中在北上广深。
不过短板也很明显,国际化程度不如清北。虽然也有海外模块,但去的多是新加坡、以色列这类“第二梯队”,不像清北动不动就安排去硅谷、华尔街。
五、什么样的人适合读?
观察了几届学员,发现这三类人收获最大,
1. 西北地区企业主,光是在本地政商圈混个脸熟就值回票价
2. 传统行业转型派,课程里的数字化、碳中和专题能打开新思路
3. 二代接班人,系统学管理的同时,还能积累优质人脉
但要是冲着“混文凭”或者“找投资”来的,建议三思。现在EMBA毕业答辩越来越严,去年有个学员论文改了8遍才过关;至于拉投资,大佬们精着呢,没点真本事光靠校友名头不好使。
说一千,道一万给个实在建议
如果手头宽裕,且企业年营收在5000万以上,西交大EMBA算是个不错的跳板。但要是咬牙凑学费的小老板,不如拿这钱去挖个牛人团队,或者投在产品研发上。教育投资这事,说到底还得看投入产出比——有人靠它打开新天地,也有人只是多了张压箱底的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