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

非全考研别上当必读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4-11 09:59:42

后台收到很多在职朋友的私信,非全日制考研值不值得投入?备考时有哪些隐形雷区?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讲明白,手把手教你避开那些容易栽跟头的坑。先说三个高频误区,第一,认为免联考=随便读,其实免联考项目必须通过院校自主考核;第二,误把MBA当万金油,去年就 ...

非全考研别上当必读

后台收到很多在职朋友的私信,"非全日制考研值不值得投入?""备考时有哪些隐形雷区?"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讲明白,手把手教你避开那些容易栽跟头的坑。

先说三个高频误区,第一,认为"免联考"=随便读,其实免联考项目必须通过院校自主考核;第二,误把MBA当万金油,去年就有学员硬报清华MBA,结果工作经历不符初审都没过;第三,轻信"“抱过”"承诺,某机构收18万保录武大MPA,对了跑路被立案调查。

选校要看三要素,一是上课方式,比如北航MEM有周末班和集中班;二是落户加分,上海交大EMBA可享应届生落户政策;三是隐形福利,像浙大MPAcc学员可共享全日制图书馆资源。别忘了,中南大学MEM今年新增AI方向,但要求5年以上工程管理经验。

备考策略要分两步走,笔试方面,管理类联考数学题其实都是初高中知识点,重点练速度;面试环节,务必准备三个真实工作案例,去年上岸中传MPA的张姐就是靠"疫情期间组织社区团购"的案例拿了高分。

今年新变化要留意,教育部要求非全硕士论文100%查重,北大已明确查重率高于15%直接延毕;学费方面,人大MBA涨到36.8万,但武大推出了分期免息政策;考试大纲新增"数字化转型"考点,特别是MEM和EMBA专业。

说句掏心窝的话,非全考研就像升级打怪,既要选对装备(院校),又要练好技能(备考)。最关键的是想清楚考研目的,去年认识的李哥,为了孩子上学户口咬牙读社科院MPA,现在全家落户北京,这投入就值。

2024非全考研避坑必读

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最新排行

第一梯队,学费10万+的院校

先说“贵价组”,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的一线名校。比如,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36.8万元起

清华五道口金融MBA,35.1万元

复旦大学金融硕士,25.8万元

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MBA,49.8万元

这些学校学费高,但资源也确实硬核。比如校企合作项目多,导师大多是行业大牛,适合想拓宽人脉、转型管理岗的人群。不过说实话,这个价位更适合公司能报销部分费用的职场人,自费的话压力会比较大。

第二梯队,5万-10万元的中坚力量

如果觉得第一梯队超预算,可以考虑985/211院校的非热门专业,

浙江大学工程管理硕士,8.5万元

南京大学法律硕士,6.2万元

武汉大学教育硕士,5.8万元

四川大学公共卫生硕士,4.9万元

这类专业性价比更高,尤其适合想提升学历但行业对院校排名要求不高的群体。比如教师、工程师、基层管理人员,花5万左右拿个名校硕士,评职称或者跳槽都够用。

第三梯队,3万-5万元的务实选择

普通高校或冷门专业学费更亲民,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3.6万元

深圳大学计算机技术硕士,4.2万元

天津财经大学会计硕士,3.8万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管理,2.9万元

这类学校适合本地就业的人群。比如在深圳工作,选深大比外地985更实用——上课方便,同学圈子也更贴近本地行业。

影响学费的三大原因

1. 专业热度,MBA、金融、法律这些“万金油”专业普遍贵,而农林、教育类相对便宜。

2. 城市消费水平,同一所高校,深圳校区往往比本部贵15%-20%。

3. 学校性质,985院校比普通高校平均高出30%-50%,但部分双非院校的特色专业(比如华东政法的法学)收费也能冲进第二梯队。

怎么选不踩坑?

1. 先看单位是否认可,有些国企、事业单位只报销指定高校的学费,提前问清楚再报名。

2. 算时间成本,异地读研每周往返不现实,优先选本地或线上课程多的项目。

3. 别盲目追名校,如果只为拿学历,选个普通高校的冷门专业,考试难度低、毕业更容易。

学姐提醒大家,各校的学费每年会微调3%-5%,报考前一定要去学校官网查最新招生简章。另外,部分高校提供分期付款或奖学金,比如师范类院校对在职教师常有学费减免政策,这些隐藏福利也别错过!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