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非全跟班读“躲雷”必看
经常收到学员咨询,"老师,我想跟班读个非全研究生,但听说有些院校的跟读班是坑?"作为从业8年的在职教育规划师,今天就跟大家说点大实话。
废话不多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跟班读确实能解决在职人员没时间备考的问题,但选错院校可能面临三个风险,①跟读学分不被认可 ②最终拿不到学位证 ③多花5-8万冤枉钱。去年就有学员在某高校跟读班交了12万,结果发现课程不算正式学分。
目前比较稳妥的选择是这几所院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MBA,支持先修学分,联考通过后学分自动转换
2. 中国政法大学MPA,跟读期间课程计入正式培养方案
3.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MEM,提供考前辅导+学分预修双保障
特别注意这三类人要谨慎,
专科学历且毕业未满5年的(多数院校不接收)
想申请医学、教育等专业学位的(跟读政策特殊)
计划报考985高校的(部分名校已取消跟读政策)
关于费用问题要牢记,正规跟读班学费应包含在总培养费中,额外收取"跟读费"的要警惕。比如某211高校的MPAcc项目总费用9.8万,跟读期间只需缴纳正常学费的30%作为预修费。
学姐提醒2025年准备跟读的学员,务必确认三点,①学校官网有跟读政策公示 ②能签培养协议 ③往期学员有成功案例。千万别信"“抱过”""免论文"的承诺,这些都是红线。
非全日制研究生跟读班靠谱吗?
什么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跟读班?
简单说,跟读班就是一些机构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课程学习开设的辅导班。比如,有的班主打“提前跟读研究生课程”,承诺“考试不过退费”;有的则是针对在职人群的时间特点,安排周末或晚上上课,帮学员系统复习备考。
这种班型最大的卖点就是“省心”——有人帮你规划学习进度,提供资料,甚至承诺““抱过””。但问题是,这些承诺真的能兑现吗?
跟读班到底靠不靠谱?
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得看具体情况。
1. 看资质,正规的跟读班通常和高校有合作,或者有教育部门备案。比如某些985/211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会直接授权第三方机构开班,这种相对靠谱。如果机构拿不出任何合作证明,只说“内部渠道”,就要多留个心眼。
2. 看师资,有的班打着“名师授课”的旗号,实际上课的老师可能是兼职大学生,或者根本没教学经验。建议提前试听一节课,或者要求查看老师的学历证明、授课履历。
3. 看课程设置,靠谱的跟读班会根据目标院校的考试大纲设计课程,而不是“一套教材走天下”。比如考管理类联考的班和考教育学的班,课程重点肯定不一样。
4. 看学员反馈,别光听机构自夸,多找往期学员问问实际体验。比如通过率到底有多少?课后答疑是否及时?如果机构拒绝提供联系方式,大概率有问题。
怎么判断一个跟读班是否靠谱?
这里分享几个实用技巧,
查备案,上“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查机构资质,看有没有违规记录。
对比价格,市场价一般在5000-2万不等(根据课程时长和服务内容)。如果某机构收费远低于或远高于这个区间,得想想为什么。
试听+退款条款,正规机构会提供1-2节免费试听课,并且明确退款规则。比如“开课后7天内可全额退款”比“一经缴费概不退款”更可信。
别迷信““抱过””,考研最终还得靠自己学。如果机构把““抱过””吹得天花乱坠,甚至暗示能“操作关系”,赶紧跑!
“上岸人”怎么说?
我采访过几位报过跟读班的朋友,发现两极分化挺严重,
小李(上岸某211院校),“报班主要是图有人监督。我白天上班累成狗,晚上自己根本学不动。班主任每周盯进度,还帮忙批改作文,确实有用。”
小王(被坑经历),“花了1万2,结果发的资料全是网上能下载的真题。老师上课就是念PPT,问问题三天才回,说一千,道一万连国家线都没过。”
所以你看,跟读班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得看你能不能遇到负责任的机构,以及自己有没有下功夫。
对了给点实在建议
如果想报跟读班,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 我是不是真的需要外力督促?
2. 机构的服务和价格是否匹配?
3. 万一没考上,这个损失我能否承受?
另外,别光盯着跟读班,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毕业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即使考上,后期写论文、做项目也得花大量时间。报班只是一时的,能不能坚持下来,还得看自己有没有决心。
非全日制研究生跟读班可以报,但一定要多做功课,别光听销售忽悠。毕竟,钱花了还能再挣,时间浪费了可就真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