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

在职读研选MBA还是EMBA?“躲雷”门道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4-06 09:28:22

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中,超60%会纠结选择MBA还是EMBA。这两大管理类项目看似相似,实则差异显著。MBA(工商管理硕士)更适合30岁以下、工龄5年内的基层管理者,学费多在10-25万区间,课程侧重基础管理技能。而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主要面向3 ...

在职读研选MBA还是EMBA?“躲雷”门道

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中,超60%会纠结选择MBA还是EMBA。这两大管理类项目看似相似,实则差异显著。MBA(工商管理硕士)更适合30岁以下、工龄5年内的基层管理者,学费多在10-25万区间,课程侧重基础管理技能。而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主要面向35岁以上、管理经验8年以上的企业高管,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学费已突破80万,课程聚焦战略决策层面。

以2023年报考数据为例,北京地区非全研究生中,

MBA报考占比38.6%

MPAcc会计专硕占21.3%

MEM工程管理硕士占17.8%

EMBA仅占6.2%

选择建议有三条黄金准则,

1. 看预算,5万以下重点考虑MEM/MTA,5-15万区间可选普通MBA,20万以上预算再考虑名校EMBA

2. 看晋升需求,急需转管理岗选MBA,已有管理经验求突破选EMBA

3. 看时间成本,MEM周末上课,EMBA多为月度集中授课

某制造业中层张经理的真实案例,34岁选择某985高校MEM项目,2.5年花费12万,利用周末学习项目管理体系,结业后成功晋升技术总监。这印证了"选对项目比盲目追名校更重要"的择校铁律。

在职读研选MBA还是EMBA?避坑指南

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及流程详解

一、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

1. 基本门槛

学历要求

本科应届生、往届生都能报(部分管理类专业需工作经验)。

大专毕业满2年也可报名,但部分院校会加试专业课。

专业限制

普通专业(如教育学、工程类)无额外要求。

管理类专硕(如MBA、MPA),本科需毕业满3年,专科满5年。

年龄,无硬性限制,但部分院校对40岁以上考生可能额外审核。

2. 特殊要求

医学、法律等专业,部分院校要求有相关从业资格证或本科对口专业。

定向就业,大多数非全专业要求考生与单位签订定向协议,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

划重点,别光看学校官网!每年9月各院校发布最新招生简章,一定要确认自己是否符合报考专业的具体要求,尤其注意“备注栏”的小字说明。

二、报考全流程六步走

1. 选学校定专业(3-6月)

优先看地域,非全一般周末或集中授课,尽量选本地院校,否则通勤成本太高。

参考往年分数线,比如985院校的MPA可能比双非院校的分数低,别被“名校光环”唬住。

2. 网上报名(10月)

登录“研招网”填写信息,选“非全日制”学习方式。

注意区分“定向”和“非定向”,填错可能影响录取!

3. 确认信息(11月)

带上身份证、学历证到报考点现场拍照,部分地区支持网上确认。

4. 初试(12月底)

考试科目,

公共课,政治、英语(多数专业考英语二,难度低于英语一)。

专业课,数学、逻辑写作等,管理类考199管综+英语二。

关键点,非全和全日制用同一套试卷、划同一分数线!别信“非全更容易考”的谣言。

5. 复试(次年3-4月)

过线后参加院校复试,通常包括,

专业课笔试

综合面试(可能会问工作相关的问题)

英语口语测试

逆袭机会,初试低分擦线?复试好好准备!部分院校复试占比高达50%。

6. 录取(次年6-7月)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按学校要求签定向协议、交学费。

开学时间一般在9月,部分院校分春秋两季入学。

三、掏心窝子的常见问题

1. 非全日制学费很贵?

普通专业,全程3-8万(如教育硕士、工程硕士)。

管理类专硕,10-30万不等(尤其是MBA,名校学费年年涨)。

省钱技巧,体制内人员可咨询单位是否有学费补贴政策。

2. 证书含金量如何?

毕业证和学位证双证齐全,注明“非全日制”字样。

2020年起,教育部明确非全与全日制证书同等法律效力,考公、评职称不受影响。

3. 上课时间怎么安排?

常见模式,

周末班(每周六日上课)

集中班(每月集中4天授课)

建议提前和单位协调时间,避免频繁请假。

4. 非全研究生能住校吗?

多数院校不提供宿舍,但也有例外(如部分双非院校)。报名前建议打电话问招生办。

四、备考建议,少走弯路的窍门

1. 别盲目自学

英语弱?优先抓阅读和作文,用《考研真相》逐句汇总真题。

数学差?直接跟网课,学套路比死磕公式更高效。

2. 利用碎片时间

上班族通勤时用APP背单词,午休刷两道政治选择题。

3. 盯紧目标院校动态

加个考研群,留意专业课大纲变动(比如某校突然换参考书)。

4. 提前联系导师

复试前给心仪导师发邮件,附上工作成果或项目经历,增加印象分。

好了,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门道基本说透了。如果还有拿不准的问题,直接打目标院校招生办的电话最靠谱。记住,选择比努力重要,信息差决定成败!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