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同等学力申硕新规,在职考生必看
近期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通过同等学力申硕获得硕士学位的人数较去年增长18%,其中艺术类专业报考人数增幅达25%。对于在职音乐从业者而言,2024年作曲专业同等学力申硕政策有三个重要变化值得关注,
1. 考试科目调整,新增《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笔试科目,考试范围涵盖电子音乐制作、影视配乐等实操内容。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王教授透露,"今年将首次采用机考+创作实操的混合考评模式,建议考生提前熟悉音乐制作软件操作。"
2. 推荐信要求升级,需提供2封推荐信,其中至少1封须来自省级以上音乐家协会会员或专业院团负责人。已成功申硕的张老师分享经验,"建议提前3个月联系推荐人,最好能附上个人作品集,推荐信内容要具体到某个作品的指导过程。"
3. 作品集新规,提交3部原创作品须包含不同编制形式(如独奏、室内乐、交响乐等),其中至少1部应为近两年创作。中国音乐学院继续教育部李主任建议,"作品录制建议选择专业录音棚,总时长控制在30分钟以内,需附详细的创作说明。"
备考建议分三个阶段实施,前3个月重点补强和声与复调基础,中间2个月集中准备作品集,对了1个月进行模拟答辩训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新增的"创作动机阐述"环节,要求考生用5分钟说清某部作品的创作思路,这个环节占总分值的15%。
学费方面,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两年培养费用为5.8万元,包含8次集中面授和线上辅导;上海音乐学院学费标准为4.6万元,采用"周末+寒暑假"授课模式。建议在职考生选择距离工作地较近的教学点,可节省通勤时间成本。
作曲同等学力申硕作品集准备攻略
搞作曲申硕的同学最容易犯的迷糊就是"啥都想往里塞"。记住三个硬指标,
1. 原创作品必须占80%以上,改编或编曲只能当配菜
2. 完整度比时长更重要,宁可放3分钟完成度高的曲子,也别凑10分钟的半成品
3. 准备两种版本,总谱用专业打谱软件导出,音频建议做简单混音
二、作品数量别踩雷
见过最离谱的案例是有人一口气交了18首曲子,结果教授直接问,"你确定这些都是原创?"建议准备3-5首代表作,注意两个细节,
风格最多跨两类(比如民乐+电子)
总时长控制在40分钟以内
悄悄说个小技巧,放首带点地方特色的创作,比如用家乡戏曲元素改编,容易让评委眼前一亮
三、文字说明别写废话
作品说明不是写毕业论文,但也不能太随意。记住这个模板,
1. 创作动机(30字说清灵感来源)
2. 技术亮点(重点写1-2个创新点)
3. 演出情况(如果有现场演出版本更好)
千万别写"感谢老师指导"这类客套话,评委更想看到你对音乐的思考
四、装订比你想的重要
见过用铁圈装订的,活页夹的,甚至还有拿订书机凑合的。建议,
1. 胶装+硬壳封面最保险
2. 谱面用A3纸对折成A4大小
3. 每首作品用彩色隔页纸区分
别在封面上搞烫金浮雕,朴素点反而显专业。有个同学在封面手写曲目名,评委当场夸有温度
五、这些坑千万别踩
1. 别拿未发表作品凑数(除非有版权证明)
2. 别放练习片段(考级视频同理)
3. 别忽视基础理论(至少准备2首传统和声作品)
有个真实案例,考生全交电子音乐,结果被问四部和声题当场卡壳
六、准备期要留够余量
提前3个月开始整理作品,说一千,道一万一个月专心做这三件事,
1. 找同行试听提意见(非音乐专业的朋友也要问)
2. 检查谱面标记(连奏线断开、表情记号缺失都是扣分项)
3. 准备5分钟作品阐述(重点讲创作逻辑,别背稿子)
学姐提醒下,作品集不是技术炫技场,要让人看到你的音乐思维成长轨迹。去年有位考生特意在作品集里放了同一主题的三个改编版本,清晰展示了创作进化过程,这个思路就很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