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和全日制读研避坑诀窍
常有学员问我,"非全研究生值不值得读?和全日制有啥区别?"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清楚,看完你就知道该怎么选了。
先说最明显的三点区别,
1. 上课时间,全日制周一到周五上课,非全集中在周末/寒暑假。像清华MEM就是每月集中4天上课,北大MBA有周末班和集中班。
2. 毕业证书,全日制会标注"全日制",非全明确写"非全日制",但都是双证(毕业证+学位证)。
3. 招生对象,全日制主要招应届生,非全80%以上是在职党。去年某985高校MPA专业,非全录取者平均工作年限5.2年。
重点说说大家最关心的,
▶️学费差距大,普通专业非全比全日制贵30%-200%。比如MPAcc全日制2年8万,非全可能要16万。但MBA/EMBA反过来,清华全日制MBA19.8万,非全36.8万。
▶️招生专业不同,非全集中在7大专业,MBA、MPA、MEM、MPAcc、MTA、MAud、MLIS。全日制选择更多,包括所有学术型硕士。
▶️宿舍政策,90%的非全不提供宿舍,北大明确写明"非全不安排住宿"。
▶️应届生注意,有些单位校招时要求"全日制应届毕业生",非全应届生可能不符合条件。
下面是考生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Q,非全真的不如全日制吗?
A,教育部明文规定"同等质量",但社会认知需要时间。建议体制内优先非全,应届生优选全日制。
Q,会影响考公务员吗?
A,2023年国考90%岗位承认非全,但部分岗位仍标注"全日制"。
Q,非全可以读博吗?
A,完全可以,我带的学员中有7个非全硕士成功申请985博士。
个人建议,工作3年内的选全日制,已成家的优先非全。去年有个学员辞去银行工作读全日制MPAcc,毕业后反而难找到匹配岗位,这种情况不如选非全。
在职读研如何选专业?附学费一览表
一、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 现在的工作用得上吗?
别光看专业名字“高大上”,得实际点。比如你做市场运营,选个“大数据分析”可能比“哲学”更实用;如果是教师,教育管理或心理学方向或许更对口。
2. 未来想往哪儿发展?
如果计划转行,优先选目标行业认可度高的专业。比如想转金融,会计、金融学是硬通货;想进科技公司,计算机、信息管理更吃香。
3. 能坚持学下去吗?
别高估自己的精力!在职读研周末上课、晚上写作业是常态。数学差的慎选理工科,英语弱的避开需要大量外文文献的专业。
二、避开三个“坑”
1. 别盲目追“热门”
前些年火遍全网的MBA,现在有些院校的课程内容十年没更新。选专业前查查课程设置,看看师资有没有行业经验,比跟风报名强。
2. 警惕“低价陷阱”
某校广告说“2万读完全程”,结果发现还要交教材费、答辩费、异地上课的差旅费……算总账反而更贵。一定要问清学费是否包含所有杂费。
3. 小心“超短学制”
正规院校在职研究生学制一般是2-3年。如果看到“一年拿证”“不用考试”的宣传,大概率是坑。学信网查不到的学历,公司可不认。
三、性价比高的专业推荐
根据近三年报考数据,这几个专业对在职党比较友好,
专业名称 | 适合人群 | 学费范围(全程) | 学制 | |
---|---|---|---|---|
院校名称 | 专业 | 学费(万元) | 上课方式 | |
北京大学 | 工商管理(MBA) | 22.8 | 周末班 | |
中国人民大学 | 公共管理(MPA) | 5.8 | 集中授课 | |
华东师范大学 | 教育管理 | 3.0 | 寒暑假班 | |
华南理工大学 | 工程管理(MEM) | 8.0 | 周末班 | |
中国政法大学 | 法律硕士 | 4.5 | 网络+面授 |
(注,以上为2023年主流院校均价,具体以各校官网为准)
四、掏钱前多做两件事
1. 找在读生打听
知乎、贴吧搜“XX学校XX专业在读体验”,看“老江湖”吐槽,老师是不是照本宣科?作业量有多大?期末考试卡不卡人?这些细节比招生简章实在。
2. 试听一节课
很多高校开放旁听名额。亲自感受上课氛围,看看同学都是什么背景。如果班里全是混文凭的,教学质量可能比你想象的还水。
附,部分院校学费参考表
(数据来源,各校2023年招生简章,部分院校提供分期付款政策)
学姐提醒一句,选专业就像挑鞋子,别人说再好,不合脚也白搭。建议把目标专业的课程表打印出来,想象自己未来三年要学这些内容,如果第一反应是头疼,趁早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