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集中授课,这3类人最划算
很多在职朋友问我,"听说非全研究生能集中上课,但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作为“懂行的人”,今天我就掏心窝子说点大实话。
首先得明白,集中授课和周末班最大的区别就是时间安排。像我们学校是每学期集中2次,每次连续上10天课,早八晚五排得满满当当。这种模式最适合三类人,
第一类是异地工作的。我同班有个老哥在深圳上班,每次坐高铁来武汉上课,他说,"虽然路上折腾,但不用每周请假,攒着年假集中用更划算。"
第二类是带娃的职场爸妈。去年刚上岸的李姐就是典型例子,"平时晚上要辅导孩子作业,周末要送兴趣班,集中上课反而能跟老公调开时间。"
第三类是项目制工作的。做工程管理的王哥说得实在,"我们搞项目的,忙起来三个月不着家,闲下来能连休半个月,集中上课刚好卡在项目间隙。"
不过要注意三个坑,1.不是所有专业都有集中班,像计算机这类实操多的专业还是周末班更合适;2.住宿要提前问清楚,有些学校不提供宿舍;3.考试安排特殊,有些课程结课就考试,突击复习压力大。
建议选学校时重点看三点,一看课表是否真的集中(有些说是集中班,结果每月都要去);二看导师是否接受远程指导(毕业论文阶段很关键);三看同学地域分布(跨地区人脉更广)。
现在越来越多单位认可非全学历了,但记住要选学位证+毕业证双证的才行。去年我们班36人,有8个考进体制内,5个升了中层,剩下的基本都跳槽涨薪了。
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一览表
不少朋友在后台问,“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多少钱?值不值得读?”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一聊这个话题,直接上干货,不绕弯子!
一、学费为啥差这么多?先看这三点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就像买衣服,品牌、款式、地段不同,价格能差好几倍。影响学费的主要关键点有三个,
1. 学校牌子,985、211高校的学费普遍比普通院校高。比如清华的MBA非全项目,学费能到30万+,而一些地方院校的同专业可能只要5万左右。
2. 专业类型,MBA、金融这类“热门选手”学费高,教育学、工程类相对亲民。举个例子,某985高校的金融硕士非全学费约15万,而同校的教育硕士可能只要3万/年。
3. 地区差异,北上广深的高校学费普遍比中西部高20%-30%,毕竟生活成本和师资投入摆在那儿。
二、热门院校专业学费参考(2024年最新)
这里列几个大家常问的学校和专业(具体以官网为准),
清华大学MBA,36.8万元(全程)
北京大学法律硕士,约8.5万元/年
复旦大学金融专硕,21.8万元(全程)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1.8万元/年
武汉大学工程管理,4.5万元/年
注意!部分院校会收“附加费”,比如教材费、实践课程费,报名前一定要打招生办电话问清楚。
三、别光看价格,这三点更重要
1. 性价比要看长期回报,比如读个学费10万的计算机硕士,毕业涨薪可能两年回本;但选个便宜但就业难的专业,反而亏了时间。
2. 隐性福利别忽略,有些高校给非全学生开放校招通道、提供宿舍(虽然很少),这些隐性价值能省下好几万。
3. 分期付款有门道,像中山大学支持分学年缴费,某些银行还推出“教育分期”,利率比房贷还低,压力能小一半。
四、怎么省钱?“老江湖”的野路子
蹲补录名额,每年9月开学前后,部分院校会因学生放弃而放出折扣价名额,运气好能省1-2万。
选联合培养项目,有些高校和企业合作办学,学费由单位承担部分,比如某高校的工程硕士项目,企业补贴后个人只需付60%。
蹭奖学金,别以为非全没奖学金!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设立“优秀学员奖”,最高能抵扣30%学费。
学姐提醒大家,学费每年可能微调3%-5%,一定要去学校官网查最新招生简章。如果看到“天价学费”别慌,先算算毕业后的工资涨幅——我邻居家哥哥读完某高校的电子信息非全硕士,月薪从8千直接跳到1万8,这投资可比理财划算多了。
(附,想了解具体院校的缴费方式?评论区留言“城市+专业”,下期专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