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同等学力

青岛人注意了!在职读研不用考试就能拿学位?这三件事必须知道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4-29 13:39:49

在青岛啤酒屋吃蛤蜊时,隔壁桌一姐妹说要去海大读MBA,一问才知道他走的是同等学力申硕。这种不用参加12月联考的在职读研方式,在青岛已经帮3000+上班族拿到了硕士学位。今天就跟大家唠唠青岛本地的申硕门道,特别是这三件要紧事:第一件:青岛哪些学校能申?中国海洋大 ...

青岛人注意了!在职读研不用考试就能拿学位?这三件事必须知道

在青岛啤酒屋吃蛤蜊时,隔壁桌一姐妹说要去海大读MBA,一问才知道他走的是同等学力申硕。这种不用参加12月联考的在职读研方式,在青岛已经帮3000+上班族拿到了硕士学位。今天就跟大家唠唠青岛本地的申硕门道,特别是这三件要紧事:

第一件:青岛哪些学校能申?

中国海洋大学是头牌,企业管理、会计学都是热门,周末在浮山校区上课。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开设有行政管理、公共卫生,适合体制内的朋友。青岛大学的教育学和临床医学专业,本地医院和中小学老师报的特别多。别忘了:今年海大的MBA方向新增了海洋经济管理,这可是青岛独有的特色专业。

第二件:费用要准备多少?

青岛的同等学力申硕整体花费在3.8-6.2万之间,比北京上海便宜20%左右。比如青大的教育学全程3.98万,分两年交;海大的企业管理5.2万含论文指导费。注意要避开那些要收"“抱过”费"的机构,去年市南就有家机构被查了。

第三件:上班族怎么安排时间?

青岛各校都是周末线下课,但疫情期间录播课可回看。考试关键就两次:5月全国统考和校考。建议去海大崂山校区图书馆复习,那里备考氛围好。李沧区王哥庄街道有位宝妈,每天趁孩子午睡刷题,两年就拿下了青师大的教育学硕士。

下面是考生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Q:外地考的证青岛认吗?

A:只要学位网可查,评职称、考编都管用。市立医院去年有位护士就是用外地学校的硕士学位评上了主管护师。

Q:40岁还能报吗?

A:去年海大年龄最大的毕业生52岁,是西海岸新区的处级干部。只要本科毕业满三年,年龄不是问题。

现在青岛地铁2号线沿线的上班族,很多都是背着书包去学校上课的。要说最划算的还是青大的教育硕士,3年学费不到4万,还能用寒暑假集中学习。建议先去学校官网查最新简章,千万别信"“抱过”"的鬼话。

青岛人注意了!在职读研不用考试就能拿学位?这三件事必须知道

青岛在职博士申请门道:这五个坑千万别踩

一、不看清楚学校招生简章,直接开冲

青岛的高校招在职博士,每个学校的政策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学校要求必须有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有的则对工作年限卡得特别严。不少人觉得“反正都是博士,要求应该差不多”,结果材料交上去直接被拒。

正确操作:把目标院校近三年的招生简章翻出来,逐条对比。重点关注“申请条件”“材料清单”“截止时间”这三块。比如青岛某高校去年新增了“需提供单位同意报考证明”,今年要是没注意,材料不全直接凉凉。

二、闷头准备考试,不提前联系导师

在职博士和本科、硕士最大的区别就是“导师话语权”。青岛某高校老师亲口说过:“手里名额就那么多,肯定优先收提前沟通的学生。”有人笔试分数挺高,但没导师愿意带,照样白搭。

“躲雷”建议

1. 学院官网查导师研究方向,选2-3个匹配度高的

2. 发邮件别玩虚的,我就直接说清你的工作背景、研究设想

3. 青岛本地高校的导师,最好约个面谈(带份纸质版研究计划)

三、把“在职”当借口,时间规划一塌糊涂

白天上班、晚上带娃、周末写论文…时间掰成八瓣用。很多人高估了自己的精力,说一千,道一万要么延毕,要么被迫辞职。青岛某985高校的数据显示,在职博士平均毕业年限比全日制多2.3年。

实战技巧

工作日每天雷打不动留2小时(比如早6-8点或晚10-12点)

周末至少腾出1天泡图书馆(推荐青岛市图书馆或高校自习室)

提前和单位协商:能否用年假冲抵答辩周?

四、材料准备图省事,栽在小细节上

去年有个青岛考生,所有材料都齐了,就因推荐信用了普通打印纸没按学校要求用带抬头的信纸,被要求重新补交。这种低级错误真能让人吐血三升。

必杀清单

✅ 工作证明必须盖公章(青岛事业单位注意用带编码的章)

✅ 推荐信找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高校教授、企业总工都行)

✅ 研究计划书别套模板!一定体现和导师方向的关联度

五、轻信““抱过””中介,钱打水漂

青岛某机构去年打着“30万包进双一流”的旗号忽悠人,结果考生钱花了,对方连专业课真题都是假的。记住:正规高校的博士生导师,没人敢明目张胆收钱操作!

防骗攻略

任何承诺“100%录取”“内部渠道”的直接拉黑

专业课复习找准官网指定参考书(比如中国海洋大学808管理学有固定版本)

英语统考自己刷真题最靠谱(近五年题做三遍比报班强)

说到底,在青岛读在职博士就是个“信息战+耐力战”。避开这五个坑,老老实实按学校规矩来,上岸几率能翻倍。学姐提醒一句:现在很多高校的报名系统会自动查重申请材料,可千万别为了省事搞什么“一键生成”,老老实实自己写才是正道!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