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同等学力

在职考研人亲述:同等学力申硕英语33分真实踩坑门道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4-29 09:59:31

去年备考同等学力申硕时,我的英语模拟考次次50+,结果正式考试只拿了33分。这个血淋淋的分数差点让我放弃申硕,后来仔细复盘才发现自己踩了三大致命误区。今天把亲身经历掰开揉碎讲给童鞋们儿听,特别是工作多年再考研的在职党,这些坑可千万别重蹈覆辙。误区一:迷信真题重 ...

在职考研人亲述:同等学力申硕英语33分真实踩坑门道

去年备考同等学力申硕时,我的英语模拟考次次50+,结果正式考试只拿了33分。这个血淋淋的分数差点让我放弃申硕,后来仔细复盘才发现自己踩了三大致命误区。今天把亲身经历掰开揉碎讲给童鞋们儿听,特别是工作多年再考研的在职党,这些坑可千万别重蹈覆辙。

误区一:迷信真题重复率

拿着培训机构"真题重复率超60%"的宣传语当圣旨,考前两个月只刷了2010-2020年真题。结果考试当天傻眼了,阅读理解4篇文章里3篇都是全新题材,完型填空的选项设置方式完全变样。

误区二:忽视写作模板“绊子”

花800块买的"万能写作模板",开头结尾确实高端大气,但中间论述部分全是空话套话。阅卷老师直接判定为模板作文,大作文15分满分只给了4分。

误区三:时间分配严重失衡

平时练习从不掐表,总想着自己基础还行。考试时阅读理解耗掉75分钟,对了翻译题还剩200字没写完,这部分直接丢了8分。

1. 词汇突击法:重点掌握近三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高频词,今年考试就在"碳中和""数字经济"等板块出了6道相关题目

2. 写作提分诀窍:准备3套个性化模板,每套模板必须包含2个自己工作领域的真实案例

3. 考场时间分配表:阅读理解60分钟(含涂卡),完型15分钟,翻译35分钟,写作40分钟,留10分钟检查

别小看准考证背后的考生须知!今年有个冷门考点:作文答题卡改错不能用修正带。隔壁考场的王姐因为大面积涂改,写作直接被扣了格式分。还有个小秘诀:翻译题遇到不会的专业词,就用"上位词+具体描述"代替,比如"区块链"不会写就描述为"一种数字账本技术"。

现在回头看看那个33分,反而成了最宝贵的学习样本。刚收到补考成绩单,71分的英语成绩单就贴在办公桌上。提醒各位在职考研的朋友,同等学力申硕的英语考试越来越侧重应用能力,光靠吃老本真的行不通了。

在职考研人亲述:同等学力申硕英语33分真实踩坑指南

同等学力申硕英语考试评分标准详解

听力部分:抓关键词比听懂全文更重要

听力占30分,分短对话和长对话两大部分。评分时主要看答案是否正确,对拼写、大小写的要求相对宽松。比如填单词题,只要发音接近且符合语境就能得分。但要注意,如果题目明确要求填写名词单数(如“a book”),写成复数会扣分。

建议练习时养成两个习惯:一是边听边记时间、地点、数字等关键信息;二是优先保证答题卡上的答案清晰,哪怕没听全,也要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别空着。

阅读理解:逻辑匹配是核心

阅读题的45分主要看两点:定位准确性理解深度。比如细节题,答案必须和原文表述一致,哪怕选项意思相近但换了说法也可能判错。而主旨题则要求考生能串联段落重点,漏掉一个关键点就可能扣分。

举个例子,如果题目问“作者对某政策的看法”,而原文用“although it brings benefits, the drawbacks are more significant”这样的转折句,正确答案必须同时包含“利弊并存”和“弊大于利”两层意思,只答其中一点只能拿一半分。

写作部分:结构清晰比华丽词藻实用

写作占25分,评分标准分为四档:

18-25分:紧扣主题,论点明确,举例恰当,语法错误少于3处。

10-17分:内容基本相关,但论证松散或有个别跑题句。

5-9分:勉强切题,语法错误多,逻辑混乱。

0-4分:偏题或字数严重不足。

很多同学误以为用复杂句型能加分,其实考官更看重三点:开头结尾点明观点、每段首句概括分论点、连接词(如however、furthermore)使用恰当。与其花时间背生僻词,不如把“Firstly...Secondly...”这类基础结构练熟。

翻译题:别掉进“字对字”的坑

中译英和英译中各占10分,常见扣分点有三个:

1. 专有名词错译:比如“一带一路”必须译成“Belt and Road Initiative”,写成“One Belt One Road”不扣分但非首选。

2. 语序硬套原文:中文说“由于天气原因,会议推迟”,英文若写成“Due to weather reason, the meeting was postponed”就生硬,地道的表达是“The meeting has been rescheduled due to bad weather”。

3. 忽略文化差异:比如中文的“群众”直译成“the masses”容易有负面含义,改用“the public”更合适。

建议平时多对比官方译文,注意中英文表达习惯的区别,比如中文多用动词,英文倾向名词化表达(如“解决污染”译为“pollution control”)。

希望通过这些具体例子,大家能更清楚评分时的“加分点”和“雷区”。备考时不妨拿往年的真题答案对照评分标准,自己模拟打分,慢慢就能摸到门道了。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