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职考研招生网 全日制研究生

企业不认的国外硕士名单,这几类在职学位千万别读

在职考研招生网

2025-04-28 16:03:10

收到不少读者私信:明明读了国外MBA,为什么企业不认我的学历?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哪些国外在职硕士最容易踩雷。先给大家透个底——不是所有免联考在职读的项目都靠谱!第一类坑:非全课程却标榜全日制学历有些东南亚院校打着寒暑假集中授课的旗号, ...

企业不认的国外硕士名单,这几类在职学位千万别读

收到不少读者私信:"明明读了国外MBA,为什么企业不认我的学历?"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哪些国外在职硕士最容易踩雷。先给大家透个底——不是所有"免联考""在职读"的项目都靠谱!

第一类坑:非全课程却标榜全日制学历

有些东南亚院校打着"寒暑假集中授课"的旗号,实际课程安排就是每周两次网课。某位粉丝去年花18万读了某校的EMBA,结果学历认证时发现课程类型被标注为"非全日制",直接影响了北京积分落户加分。

第二类雷:专业名称与国内不符

比如某欧洲院校的MPAcc项目,课程设置里居然没有中级财务会计核心课。这种情况就算拿到学位证,考国内会计师资格证时也会被卡。建议选专业时对照教育部学科目录,重点看课程设置而不是专业名称。

第三类圈套:认证时间差

特别注意2023年教育部新规!像马来西亚某高校的MEM项目,虽然学校在认证名单里,但网课比例超过30%的批次都不予认证。去年有个学员就是吃了这个亏,现在还在和中介扯皮退费。

怎么别上当?教大家三招验真法:

1. 查留服认证书样本时,重点看备注栏有没有"非全日制授课"等提示

2. 对照《境外院校学科专业目录》,看课程匹配度

3. 要中介提供近半年同项目的认证报告,看通过率

学姐提醒在职考研的朋友:千万别被"包认证""免答辩"的承诺忽悠了。正规院校的MPA、MLIS这些专业,该有的论文环节一个都不能少。去年某机构推的"保录"项目,结果学员连毕业论文导师都分配不到,这才是真坑人!

2024年企业不认的国外硕士名单,这几类在职学位千万别读

国外在职硕士学历认证最新“躲雷”门道

一、先搞明白:哪些学校能认证?

很多人第一步就栽了跟头:选的学校压根不在教育部认可名单里。

别光听中介忽悠!直接上【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搜索目标院校是否在“承认学历的国外院校名单”里。

特别注意“分校”或“合作项目”。比如某大学和国外院校联合办学,但实际未备案,认证时可能被判定为“非学历教育”。

东南亚、欧洲部分国家的院校是重灾区,有些项目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开设,但课程设置不符合国内认证标准。

建议:选校前花半小时查官网,或直接电话咨询留服中心(电话和邮箱在官网都有),比事后补救强。

二、课程模式:线上、线下差别大了!

疫情期间很多学校开放线上授课,但现在政策收紧,认证标准有变。

纯线上课程大概率不认证。留服中心明确要求,境外硕士必须满足“出境学习时间”,比如英国要求至少180天。

混合制(线上+线下)要看具体安排。如果只有短期出境记录(比如寒暑假集中上课),可能被判定为“非全日制境外学习”,导致认证失败。

保存好所有出入境记录!机票、签证页、课程表、学校开具的线下授课证明,缺一不可。

例子:有人读了个“线上硕士”,学校说能认证,结果提交材料时因无出境记录被拒。学校不退费,中介拉黑,只能认栽。

三、材料准备:别在小细节上翻车

认证材料看着简单,但很多人因为粗心被卡住:

成绩单:必须包含课程名称、学分、成绩,且由学校官方盖章密封。如果是非英语国家,需附带官方翻译件(自己翻译的不算)。

学位证书:部分国家会分“临时毕业证”和“正式毕业证”,临时证可能无法认证,一定要确认清楚。

学习期间证明:在职硕士通常不需要全日制就读,但需学校明确说明课程为非全日制,且不影响工作。

重点:所有材料提交彩色扫描件,模糊、缺页的直接退回。建议提前3个月准备,别拖到入职前才急急忙忙弄。

四、小心“挂羊头卖狗肉”项目

有些项目名字听起来高大上,比如“国际硕士”“高管研修”,实际可能是培训班性质,读完只能拿到结业证,而非学位证。

区分“Diploma(文凭)”和“Degree(学位)”。只有Degree才能认证,Diploma在国内基本没用。

警惕“免联考”“保录取”宣传。正规院校都有申请流程,要求语言成绩、工作经历等,零门槛的八成有问题。

经验:遇到宣传“无需英语成绩”“中文授课包认证”的项目,先打个问号。直接问学校招生办,确认毕业后拿的是否为正规硕士学位。

五、认证被拒怎么办?

如果第一次认证失败,别慌,留服中心允许补充材料或申诉。

仔细阅读驳回理由,比如“学习时间不足”“材料不真实”,针对性补材料。

申诉时附上额外证据:比如课程安排邮件、导师证明信、甚至同学证言(需公证)。

避免找中介“代申诉”,留服中心明确表示不接受第三方代理,可能直接拉黑申请账号。

对了几个提醒

1. 时间成本:认证通常需要15-20个工作日,高峰期更久。计划考公、落户的,提前预留时间。

2. 学校排名不重要,认证才重要:哪怕读的是QS前100,如果认证失败,国内就业一样不认。

3. 别轻信““抱过””承诺:有些中介收高价说“内部渠道”,说一千,道一万跑路的太多了。

学历认证说难不难,说到底就是“按规矩办事”。自己多查官网、多核实,避开野鸡项目,材料准备齐全,基本都能过。如果身边有人准备读海外在职硕士,不妨把这篇转给他,能少走不少弯路!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